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 7年间笔者单位共实施817例成人尸肝移植,4例术后早期并发急性阑尾炎。笔者回顾性分析该4例患者以及误诊为阑尾炎的另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为0.49%(4/817)。该4例患者分别于肝移植术后8,13,11,9 d出现急性阑尾炎症状,包括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发热,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白细胞升高;2例于出现症状当天,2例于症状出现后第2天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无阑尾穿孔者。术后病理提示2例为单纯性阑尾炎,2例为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炎发病及治疗过程中,未调整免疫抑制剂,肝功能无不良影响。4例术后均顺利恢复,迄今肝移植术后分别存活84,62,40,29个月。其余4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1例为术后9 d十二指肠憩室并穿孔,1例为术后10 d空肠穿孔(术后15 d死亡);2例分别为术后8 d及11 d发生胆瘘,后者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阑尾炎的患病率低,需与胆瘘、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鉴别;对于确诊患者应尽早行阑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007-2009年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胴道并发症的类型,处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3例,包括胆漏患者12例,计胆管吻合口漏7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胆囊管漏1例,迷走胆管漏1例;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1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非吻合口性狭窄7例.7例吻合口漏患者中,胆管重建2例(Roux-en-Y吻合和胆肠襻式Warren吻合);胆道吻合口修补1例;单纯依靠外引流管引流1例,活体双供肝肝移植的患者剖腹探查纠正胆漏失败后行再次肝移植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植入支架2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中,行肝断面胆管缝扎1例,ERCP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2例,引流2个月后胆漏闭合,拔除引流管,但是随后又出现胆道狭窄,ERCP术后,病情好转.胆囊管漏1例,行胆囊管缝扎.迷走胆管漏1例,行胆囊床缝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例,3例经ERCP治愈,1例行胆肠吻合重建胆道后治愈.非吻合口性狭窄的7例,行ERCP治疗3例,ERCP失败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1例;再次肝移植3例,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害大,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83.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的预防.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器官移植科共实施596例成人尸肝移植,自2005年开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HAT形成,包括术中重建变异肝动脉,受体肝动脉条件不好的患者采取供体肝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搭桥,动脉吻合全部采用显微缝合技术,术后常规监测移植肝血流,对肝动脉峰值流速低于40 cm/s的患者行抗凝治疗.比较2004年实施的181例肝移植患者(A组)与2005-2007年实施的415例肝移植患者(B组)HAT发生情况.结果 A组共有8例患者出现HAT,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 d(3~41 d),3例表现为急性肝功能恶化,3例表现为胆漏,1例表现为肝脓肿,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B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HAT,发生时间为术后8 d(1~21 d),3例表现为急性肝功能恶化,1例表现为胆漏,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B组患者HAT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44%vs4.42%,X~2=4.86,P=0.027).A组3例行再次肝移植,共死亡5例,B组3例行肝动脉重建联合肝动脉局部溶栓治疗,2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严重感染、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患者接受再次肝移植.结论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术中采用显微缝合方式,注意重建变异肝动脉,术后严密监测,及时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肝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多囊肝病中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9例多囊肝行肝移植的病例,对患者术前MELD评分、肝肾功能,术中输血、失血,手术时间、无肝期以及术后并发症、存活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9例患者术前MELD平均(16±9)分,5例同时患有多囊肾,除1例出现肝硬化外其他8例无明显肝功能损害但因明显的压迫症状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例有肾功能异常需要透析.术中平均输血(1800±1600)ml,失血(3500±2600)ml,平均手术时间(7.2±1.5)h,无肝期(52.7±15.4)min.术后3例分别因腹腔出血、急性排斥反应及循环衰竭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早期死亡;6例患者均存活1年以上,现最长存活时间8年.本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77.8%和66.7%.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多囊肝疾病的有效方法,比较其他的肝移植受者手术时间长,失血量较大,手术难度较高,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5.
从技术层面探讨了构建灾难现场远程医疗数据传输交换标准的原则、思路、方法以及具体应用,提出借鉴西方医学数据传输标准HL7的构建方法、维护机制以及具体应用。加入特定的应用场景、事件与相关的消息结构。完成远程医学数据传输标准的本地化应用与扩展。  相似文献   
86.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多年从事乙肝防治的临床经验,从中医辨证求本的角度,就如何治疗慢性乙肝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87.
报道V型20甲扁平苔藓1例。患者女,16岁,20甲破坏、萎缩脱落伴瘙痒9年。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颗粒层呈楔形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儿童下呼道感染患者的痰及咽拭子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检出率分别占15.64%、13.27%、12.32%、9.95%、9.27%.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各病原菌耐药状况严重,多药耐药株广泛存在,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肝癌肝移植后移植肝发生转移的基因表达差异,寻找与转移相关的基因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30例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肝移植手术后两年内未出现移植肝转移者,实验组为手术后两年内出现移植肝转移者.手术后3-24个月内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肝穿刺取材检测.结果: 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6个,占芯片基因总数的2.34%,表达上调基因57个,表达下调基因39个.其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21个,占差异表达基因的21.88%,上调基因13个,下调基因8个. 结论: 肝癌肝移植后移植肝发生转移是多种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掌握黑果枸杞在黑河流域中下游的资源种类及分布范围,为合理开发使用上述地区的黑果枸杞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黑河流域黑果枸杞的分布情况,采用线路调查、走访调查以及区采药农的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记载、采集、室内鉴定、分类研究。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分布区域特点。基本掌握了黑果枸杞的种类、分布范围及蕴藏量,并对其种质资源数量有了了解。为合理开发使用黑果枸杞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