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利用肌电图检查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普通面神经炎及面神经炎并发糖尿病或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面神经炎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58例,其中并发糖尿病13例,并发疱疹9例,给予常规治疗;生长因子组57例,其中并发糖尿病14例,并发疱疹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疗程均28d。治疗前后运用肌电图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生长因子组患者的CMAP波幅恢复及R1潜伏期的缩短均较普通治疗组明显(P<0.05),这种优势在并发糖尿病及疱疹的患者中仍然明显(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有效,特别是对面神经炎并发糖尿病及疱疹的患者。  相似文献   
62.
从2010年7月~2010年10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要求,我院组织泗安地区医院、小浦卫生院为协作医院,经过规范培训,组织验证,开展脊柱整体辨证外治法对腰椎退行性疾病干预技术临床研究工作,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SO2吸入后对小鼠脑和胃蛋白的氧化损伤程度和毒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14,28,56 mg/m3 3个剂量组分别进行SO2吸入染毒,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和氯化钾十二烷基磺酸钠(KC1-SDS)沉淀法分别测定脑组织和胃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PCO)和DNA-蛋白质交联率(DPC).结果 SO2可导致雌、雄小鼠脑细胞PCO和DPC升高,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复相关系数r2≥0.984 0);SO2浓度为14、28、56 mg/m3时,脑PCO分别升高17.4%、38.2%和72.9%,DPC分别升高15.2%、22.1%和42.8%;在SO2浓度为28,56 mg/m3时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小鼠脑细胞DPC升高较雄性小鼠明显;SO2未引起雌、雄小鼠胃细胞PCO和DPC的明显改变.结论 SO2吸入可致雌、雄小鼠脑PCO和DPC升高,产生氧化损伤,但未引起小鼠胃PCO和DPC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白山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为降低本地区该病的发病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下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用描述性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的分布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201人份标本进行逆转录酶反应(RT-PCR)核酸测定。结果本市两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321例,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10月为发病高峰期,占全年报告总数的92.37%;发病人群以男性(男∶女=1.50∶1)、5岁以下散居中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8.00%),聚集性病例主要发生在个体托幼机构(占93.22%)。6-10月发病高峰期主要病毒型别为CoxA16型(占69.00%),病毒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30),3例重症病例均为EV71型。结论要加强环境及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普及健康教育,实施对易感人群保护和手足口病疫苗研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症状的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神经电生理检查情况及检测指标。方法选取2005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40例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分为4组,感到烧灼感和自发疼痛为A组,感觉异常和肢体麻木为B组,四肢无力和易疲劳为C组,行走不稳定者为D组。分别测定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周围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皮肤交感反应、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肌电图以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 340例病人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病人例数最多,分别为125例和149例。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例数最多,占95.24%;B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人例数最多,占75.83%;D组下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例数最多,占83.33%;A组皮肤交感反应异常例数最多,占8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几种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进行诊断,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检测丁郁柿蒂汤对延迟性化疗后呕吐(delayed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及NK-1受体表达的影响,研究丁郁柿蒂汤对延迟性CINV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法结合腹腔注射顺铂注射液建立肝郁脾虚延迟性CINV大鼠模型。除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阿瑞匹坦、丁香柿蒂汤、郁金、丁郁柿蒂汤干预。于延迟性CINV造模后每12 h称量计算1次高岭土食用量。在延迟性CINV造模72 h后取下腔静脉血及回肠和延髓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PPTA和NK-1受体mRNA表达。结果:丁郁柿蒂汤组大鼠高岭土摄食量降低尤为显著,血清、回肠、延髓中SP含量均降低,回肠、延髓中PPTA、NK-1受体mRNA表达亦降低。结论:丁郁柿蒂汤对延迟性CINV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SP及其受体NK-1相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饮食依从行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苏州某医院肾内科诊疗的CK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CKD饮食依从性行为调查,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KD患者1 586例,饮食依从性行为得分情况:摄盐依从性得分为(5.12±1.46)分,不合格812例,占比54.64%;自我护理依从性得分为(6.73±1.52)分,不合格518例,占比32.66%;摄钾依从性得分为(16.41±2.46)分,不合格545例,占比34.36%;液体限制依从性得分为(30.44±3.69)分,不合格878例,占比55.36%;面对困难依从性得分为(11.57±2.37)分,不合格734例,占比46.28%;总分为(70.27±3.37)分。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摄盐=1.326、OR体液限制=2.233、OR面对困难=1.737)、文化程度(OR摄盐=0.735、OR体液限制=0...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健康有色家兔18只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散血明目片组。造模后14天用空气栓塞法将动物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3组的平均光密度值和平均灰度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光密度值越低,其对应的iNOS表达就越弱;平均灰度值越低,其对应的iNOS表达就越强。结论散血明目片可以减弱兔RVO模型由于缺氧而诱导的视网膜iNOS表达,从而减轻NO过量生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造成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9.
氯吡格雷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但急性血栓形成和远期再狭窄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主要障碍。我科在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发现无急性血栓形成和近期再狭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资料和方法选择我科在最近半年内收治的23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颈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64(55~78)岁。颈动脉…  相似文献   
70.
范翠萍  韩琦  李洪海  柳春  梁永林 《新中医》2016,48(7):255-257
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上卷之脾胃胜衰论,是治疗脾胃病的代表方剂之一。此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温补为主,清热为辅,兼顾气机,最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脾胃病证,且临床应用广泛,凡是脾胃虚损相关疾病皆可用此方加减应用治疗,但缺乏对其证候的诊断标准。笔者对近45年来中医药临床运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的一系列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整理分析,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证的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以期对中医药规范化应用补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