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镇痛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组(E组),每组30人。N组均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根据相应手术部位在腰丛或坐骨神经旁留置导管行分次阻滞术后镇痛。E组施以腰硬联合麻醉并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次数,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E组麻醉后30min和术后4h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1)。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E组(P<0.001)。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并且对全身各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同时进行甲状腺全切除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Mantel-Haenszel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7个临床试验共有1524例符合人选条件,其中904例单行甲状腺全切除术,620例同时实施了甲状腺全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与单行甲状腺全切除组相比联合手术组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P=0.03)和暂时性声带麻痹(P=0.01)的发生率增加,永久性低钙血症(P=0.32)和永久性声带麻痹(P=0.75)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同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增加的手术并发症都是一过性的,对高危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以考虑实施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720例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瘘及无吻合口瘘两组.采用x2检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20例中共有44例(6.1%)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瘘的平均时间为术后5.6 d.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与肛门距离<7 cm和手工吻合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吻合13瘘组和无吻合口瘘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6%和5.9%(χ2=4.116,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5.0%和 14.1%(χ2=3.943,P<0.05),生存率分别为56.8%和72.5%(χ2=4.979,P<0.05).结论 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与肛门距离<7 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者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4.
基于剪切波的肝脏纤维化超声粘弹性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一种基于目前医用超声硬件的肝脏粘弹性测试系统。该系统利用超声辐射力推动肝脏软组织形成瞬态响应,探测该响应中的剪切波传播,从而估算肝脏组织的弹性和粘性。本研究证实肝脏的杨氏模量和粘性系数可以通过剪切波成功定量检测,并且可以用目前已有的医用超声系统实现而无需额外硬件,从而为医生提供一种新的廉价而有效便捷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5.
目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结肠癌细胞中与裸角质层同源蛋白1(naked cuticle homolog 1,NKD1)相互结合的蛋白质,从而进一步了解NKD1.方法:以结肠癌细胞SW480的cDNA为模板,克隆NKD1基因,并将其成功构建在pGBKT7诱饵载体上.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结肠癌SW480细胞文库进行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估具核梭形杆菌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研究具核梭形杆菌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倒方差法对总生存时间(OS)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总计2022例结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57.
抑郁症的心境低落伴随着脑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探讨其病理机制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MRI对抑郁症脑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对脑组织及功能改变进行实时成像,并且可以显示抑郁症病人有关脑区功能活动及神经通路的变化.就近年来抑郁症MRI诊断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观察傅青主火丹神方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傅青主火丹神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mRNA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χ2=5.14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CD8+细胞明显降低(P0.05),CD4~+/CD8+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NF-α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TAT3,pSTAT3在同一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AT3,p-STAT3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傅青主火丹神方治疗能更好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两面神激酶(Janus kinase,JAK)/STAT通路激活,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并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9.
60.
额隐窝区域解剖结构3D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获得的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力求对于该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客观、真实的再现。方法:选择接受鼻窦检查的5例患者,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mm,扫描层厚2mm,层距-1mm),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形成3D模型。观察该模型上鼻丘气房、额气房、眶上气房、额泡气房等解剖标志的形态、相对空间排列以及其相应的引流途径,并对额窦和鼻腔气房的几何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精确测量。结果:经过上述处理得到非常接近真实状态的鼻腔-鼻窦气房结构模型,在其额隐窝部位可以清晰地辨识出鼻丘气房、额气房等重要结构,并对所有患者额窦、鼻丘气房以及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做了较为精确的测量。结论:借助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得到鼻腔-鼻窦内气房3D结构模型;同时可对其中的重要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并对其相互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测量,为手术提供了可靠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