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拇外翻矫形后并发症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拇外翻术后并发症的起因及防治方法。方法:于1994-03/2004-08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拇外翻畸形患者113例(186足)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选择Keller术式67例,Macbride术式56例,Mitchell术式12例,Wilson术式18例,Scarfe术式4例,Loison术式20例,跖趾关节融合术9例。分析并发症原因,参照原术式、症状严重程度和患者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首先保守治疗,无效则再次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理疗、按摩、主被动功能锻炼和支具固定等。手术参照并发症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所有患者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系统中拇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评分,其中疼痛占40分,功能占45分(包括日常生活及体育活动10分,穿鞋情况10分,跖趾关节活动5分,趾间关节活动5分,关节稳定性5分,拇趾有无胼胝5分),外观占15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结果:术后2.5~41个月,平均13个月出现并发症,其中拇外翻复发6例,拇内翻3例,转移性跖骨痛10例,截骨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3例,第1跖骨头坏死2例及第1趾列活动受限21例。该组患者首次术后评估,优97足(52%),良45足(24%),可31足(17%),差13足(7%),优良率为76%。针对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38例,手术治疗7例,治疗后评估,优111足(60%),良61足(33%),可12足(6%),差2足(1%),优良率为93%。结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出现并发症后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2.
背景:应用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探索其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免疫原性非常小。 目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兔缺损的坐骨神经,观察移植神经周围免疫细胞的变化及功能恢复。   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造成2.0 cm长的缺损,实验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对照组仅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移植后1,4,8周光镜观察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计数每个高倍视野免疫细胞的数量。移植后4,8,16周大体观察兔的足部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大体观察神经愈合情况;肌电图检查桥接段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 结果与结论:手术区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移植后1周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移植后4周,浸润的免疫细胞两组均较1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组减少更明显。移植后8周,浸润的免疫细胞更加减少,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传导,8,16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免疫原性非常小,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4~9岁,平均6.2岁。左侧4例,右侧3例。Seinsheimer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A型2例。7例患儿均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行闭合复位后,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观察闭合复位成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 周根据Beaty 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末次随访时依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 本组7例患儿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均获得满意效果,并顺利置入弹性髓内钉,骨折固定稳定。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36 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 mL;住院时间3~5 d ,平均4 d。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2周。术后4 周根据Beaty 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7例患儿均为满意。末次随访时按Flynn 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优6 例,良1 例。结论 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便,闭合复位成功率和复位质量高,内固定稳定且可有效维持骨折对位,并可减少术者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74.
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腕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包含深筋膜、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掌指关节以近、近侧腕横纹以远的手及腕部伴肌腱或骨外露创面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56岁。急诊修复16例,择期修复10例,皮瓣范围10 cm×5 cm~18 cm×7 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不臃肿,耐磨,腕及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6~10 mm。结论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网与真皮下及深筋膜血管网经穿动脉相互联系,构成三维立体轴向的血供,是皮瓣成活的解剖基础,蒂部远端的主干血管穿支是皮瓣的血供来源。手术操作安全,成活率高,质地优良,适合修复腕手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75.
目的:经外周导入携带LacZ基因腺病毒载体(AdLacZ),示踪大鼠尺神经、正中神经轴突及其靶运动和感觉神经元。方法:经尺神经或正中神经近断端导入AdLacZ,然后吻合神经。在转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出C4-T2脊髓节段、DRGs连同臂丛神经,行X—gal染色,计数被标记的脊髓和DRGs神经元数目、部位及其范围;观察相应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轴突被标记情况。结果:载体所导入神经同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DRGs感觉神经元被转基因产物β-gal标记;由尺神经、正中神经所标记的神经元分别在C7-T1及C6-T1节段;各神经相应的神经根及神经干轴突被标记,轴突被标记长度可达吻合口远端。不同神经所标记的神经元数目不同,随着时间推移标记物逐渐消退。结论:Ad介导的LacZ基因能从远距离特异、高效地逆行标记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靶神经元,然后又顺行标记该神经。这对臂丛神经解剖学研究、臂丛神经损伤和再生机制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神经生长因子对胎兔许旺细胞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培养胎兔许旺细胞,观察许旺细胞生长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2/2004-0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细胞培养室完成。怀孕28d的新西兰白兔,剖腹取出胎兔,取胎兔坐骨神经,剥干净外膜,用植块加差速贴壁联合法培养胎兔许旺细胞,纯化传代后的胎兔许旺细胞分成2组培养,一组加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即实验组,另一组加常规培养液,即对照组。细胞传代后24h在每个培养皿中随机选取3个视野,开始初次细胞计数,以后在统一视野每天进行许旺细胞计数。增殖指数=各次观察细胞数/初次观察细胞数。结果:实验用剖腹取出胎兔8只,坐骨神经16根。60个观察视野,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第6天见细胞从胎兔神经组织块周围爬出。②第8天细胞沿组织块向外生长,可见大量梭形的胎兔许旺细胞;第14天植块周围细胞长势最好。③有两种细胞,一种为细胞形态梭形,有突起,多为双极,偶尔可见3个细长突起,胞核呈椭圆形,胞体周围有光晕,即生长晕,为许旺细胞。偶尔可见另一种细胞,胞体大,呈扁平状,外形不规则,突起短而多,细胞核较浅,核仁明显,有2~3个核仁,为成纤维细胞。④根据许旺细胞特有的特征性形态以及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证实为许旺细胞。⑤实验组许旺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加快犤传代培养后第3天:(1.41±0.12),(1.05±0.10);第4天:(1.85±0.26),(1.21±0.22);第5天:(2.36±0.43),(1.23±0.32);第6天:(3.52±0.11),(1.94±0.33);第7天:(6.25±0.38),(3.14±0.27),P<0.001犦。结论:用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胎兔许旺细胞生长分裂,能够获得大量的胎兔许旺细胞,满足组织工程对许旺细胞的需求;此外胎兔许旺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也可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背景肌腱损伤是手外科中的多发损伤,肌腱修复术后常因肌腱粘连影响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防治肌腱粘连特别是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一直是手外科康复工作中的重点.目的研究分米波对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省级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1/2003-06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Leghorn鸡28只,随机分为术后分米波治疗组、手术对照组.方法将Leghorn鸡的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后局部分米波照射,分别于术后3,6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和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主要指标两组肌腱的大体解剖、光镜及电镜观察的结果.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次要指标肌腱粘连、愈合分级结果.结果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见分米波治疗组粘连明显减少,电镜检查分米波治疗组成纤维细胞蛋白合成代谢较对照组更旺盛.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分米波治疗组肌腱滑动距离(mm)(3周为5.37±1 06,6周为6.76±1.52)、康复顺应性(3周为1.04±0.65)均大于手术对照组(分别为4.43±1.03,5.33±1.27;0.63±0.31)(P<0.05),抗张力强度(N)(26.93±4 80,47.12±7.76)亦大于手术对照组(21.29±4.88,38 96±7.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减少肌腱粘连,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防治肌腱粘连理想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78.
拇指末节完全或部分缺损后,拇指的功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即使完整的近节可以保留拇指的一部分功能,但仍失去捏拾细小物体的能力,尤其指甲缺如影响美观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我院自2000年5月-2005年3月对43例拇指末节完全或部分缺损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带末节趾骨的[足母]甲瓣进行修复,43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经随访和疗效评定,再造拇指外形和功能均佳。  相似文献   
79.
周围神经损伤后,在神经元与靶细胞建立正确的联系过程中,最基本的修复行为是神经元存活、轴突延伸,这些生长行为必需获得营养支持才能得以实现。神经营养因子(NTFs)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1NTFs研究概况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NTFs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已知的NTFs基因得到克隆,特性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不断有新的NTFs出现。按传统定义,NTFs是神经元靶器官分泌的一些蛋白质或多肽分子;具有一定的神经元群特异性;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被轴突末端摄取;经逆向轴流输送到神经元…  相似文献   
80.
拇指掌指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了该多轴球关节相对面的解剖适应及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支持。而在掌指关节屈曲时,其稳定性主要依靠侧副韧带维持[1]。外伤可使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UCL)损伤.如果UCL在近节指骨基底或掌骨远端完全撕脱.需行止点重建术。目前已有数种手术方法.包括可抽出式钢丝缝合法、内收肌前置及游离肌位移植法等。但这些方法操作复杂.且有不同程度手术并发症[2]。1991~1996年利用拇指掌指关节囊壁重建UCL止点,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列.左手7例,右手11例,年龄17~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