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乳腺增生病437例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乳腺增生病病机复杂,临床上各家分型不一.参考各医家的辨治经验,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进一步进行中医药干预提供基础.方法:对437例合并有危险因素的乳腺增生病患者按拟定的肝郁气滞、痰瘀凝结、冲任失调和其他型共四个主要证型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对证型复杂,兼夹有以上所列的主症或其他证型者,从脏腑和气血辨证角度分析其兼夹症.结果:肝郁气滞型病例占总数的58.3%;冲任失调型年龄最大(47.62±7.25)岁,与其他3型比P<0.05.三证型互相兼夹三个主要证型的症状分别为34.8%,50%和44.3%.兼夹实证,肝郁气滞型兼夹痰瘀凝结证为25.0%;痰瘀凝结型兼夹肝郁气滞证为35.7%.兼夹虚证,3型兼夹肝阴血不足和肾虚,分别为27.8%、7.8%;27.1%、12.2%;25.3%、13.9%.结论:合并有乳腺癌危险因素的乳腺增生病患者,肝郁气滞型最常见,冲任失调型年龄最大.各证型多有兼夹证,兼夹实证肝郁气滞证为多.兼夹虚证以肝阴血虚常见.冲任失调型,证情复杂,兼夹证多,肾虚突出.  相似文献   
72.
<正>乳痈(西医学称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细菌入侵乳房后,乳腺结缔组织和导管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哺乳期、妊娠期、非哺乳期均可发生,但最常见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女性,发生在哺乳期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1]。本病临床以乳房结块,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常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可伴发热。本病的发生与乳头畸形、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陈红风教授师从陆德铭先生,为海派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潜心研究乳房疾病30余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乳腺癌巩固期患者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于证型研究,将612例乳腺癌巩固期患者分为气虚型136例(22.22%)、肝郁气滞133例(21.73%)、肝肾阴虚型123例(20.10%)、肾虚血瘀型220例(35.95%)。运用R×C表的χ2检验分析乳腺癌巩固期4种中医证型与4类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本研究认为聚四类方案四诊资料的分散性较好,612例乳腺癌巩固期患者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有关系,Luminal A型与肝郁气滞型有关系(P0.05),Luminal B型、三阴性乳腺癌与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有关系(P0.05)。而中医证型与病程之间无明显关系,分子分型与年龄、病程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肝郁气滞型中,Luminal A型的占比最高,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74.
张卫红  殷玉莲  周悦  陈红风 《河北中医》2016,(11):1752-1756
从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2个方面论述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病位在骨,涉及多个脏腑,主要与肝、肾、脾相关。其病因复杂,病机主要以肝肾亏虚、脾虚血瘀为主,根据其病机治疗以补益肝肾、健脾活血为主。本文探讨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及中医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5.
综述近年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概况。目前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研究较多的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有姜黄、人参、苦参等,中药复方有复方紫龙金、逆转胶囊、疏肝益肾方等;复方研究少、体内研究少、机制探讨不够深入是目前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6.
乳腺增生病患者血中催乳素及儿茶酚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电化学法分别检测56例乳腺增生病患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催乳素(PRL)、血浆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患血清PRL水平显高于正常P<0.001,服用乳宁冲剂140包后,患血清PRL、血浆NE和E水孚均显低于治疗前,均为P<0.001。56例告床恩有效率为96.4%。说明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中,催乳素、儿茶酚胺的异常也起着重要作用,乳宁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良好,并有纠正患催乳素和儿茶酚胺水乎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可行性,以及激素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从乳房区段切除术切除组织中获取正常人乳腺组织,用胶原酶溶液消化乳腺组织分离得到较纯净的上皮细胞,用烧灼法结合酶消化法解决细胞纯化问题。细胞形态观察和电镜检测鉴定细胞。结果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是可行的。1×10-5的雌二醇和孕酮混合液可以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8.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质量。方法:全面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RCT文献,参照Cochrane手册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共有分布于49种杂志上68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出现11种诊断标准和9种疗效标准,40篇有基线比较,7篇采用盲法,4篇提及随访情况,19篇提及不良反应,1篇报告失访情况。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RCT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益气扶正法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组目标值法回顾性研究益气扶正法治疗TNBC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FS)率及总体生存(OS)率情况.以天津市肿瘤医院标准化疗治疗TNBC患者的5年DFS率(81.8%)及OS率(88.9%)作为目标值,计算最小样本量为69,通过门诊或电...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粉刺性乳痈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依据设计好的问卷,对270例粉刺性乳痈患者进行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粉刺性乳痈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按在本研究患者群中出现的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以下5方面:乳络(乳腺导管)不通畅,局部外伤,饮食不节,月经周期和产后哺乳状态,其他相关因素有高泌乳素血症、精神类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病史,还有压力、劳累等。结论 粉刺性乳痈发病相关因素包括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2个方面,致病因素当属乳络内分泌物(似粉刺样分泌物)的积聚,诱病因素以乳络不通畅、外伤、饮食不节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