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11篇
  2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目前对高血压病因的研究多集中在遗传和膳食因素方面,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因素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研究尚少。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因社会对其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工作强度大,职业效果评价的压力大等原因,其疾病发生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对2006年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在教师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非教师群体高血压患病情况对比。  相似文献   
22.
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离鉴定皂角刺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合硅胶、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方法追踪分离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颜木素(1)、槲皮素(2)、3-βacetoxyolean-12-en-28-oic acid(3)、木栓酮(4)、棕榈酸(5)、白桦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化合物1、3对7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较好,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关系良好;化合物3对Bel-7402、HeLa、HT1080、KB、A549、SGC-7901、Heps等7种肿瘤细胞株生长增殖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11.61~18.73 mg.L-1;化合物1对除A549之外的6种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良好,IC50为11.34~19.32 mg.L-1。结论化合物2~6和8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化合物1、3的抗肿瘤活性为皂角刺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3.
白芷提取物欧前胡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给予大鼠白芷提取物,探讨其中主要活性成分欧前胡素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利用RP-HPLC法测定大鼠灌胃白芷提取物后血浆中欧前胡素的血药浓度,用DAS2.0药动学程序求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欧前胡素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max=0.75 h,ρmax=(2.165±0.289)mg.L-1,t1/2=(5.449±2.040)h,AUC0→t=(7.204±3.966)mg.h.L-1,AUC0→∞=(7.512±4.190)mg.h.L-1。结论该法可作为大鼠血浆中欧前胡素的检测及其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测定白藜芦醇衍生物RT—B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对RT-B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HPLC测定。结果低、中、高3种浓度下,RT-B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9.2±s 0.7)%,(80.1±0.9)%和(80.2±0.9)%。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能满足分析要求。RT-B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5.
4种中药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蒲葵子、蛇莓、田基黄、鹿蹄草醇提物对Hela和Bel-7402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蒲葵子、鹿蹄草醇提物对Hela细胞生长增殖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95.51和95.40mg·L-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蛇莓醇提物200mg·L-1时对Hela细胞有显著的生长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0%,对Bel-7402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0%;蒲葵子对Bel-7402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为122.84mg·L-1,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蒲葵子、鹿蹄草醇提物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升麻中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13.00∶87.00∶0.05),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66~26.60 mg.L-1(r=0.999 5)、6~60 mg.L-1(r=0.999 3)和20.6~206.0 mg.L-1(r=0.999 3)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6),方法回收率(n=9)分别为99.8%、98.2%和101.0%。结论RP-HPLC法可用于升麻中3种有机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7.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两种复方厄贝沙坦片中氢氯噻嗪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单剂量po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氢氯噻嗪的浓度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如下:血浆中氢氯噻嗪的Cmax(72.6±33.8)和(74.7±31.9)ng·ml^-1,tmax(2.0±0.5)和(1.8±0.4)h,t1/2(2.9±1.2)和(2.5±1.0)h,AUC0-48h(372.3±168.7)和(377.5±210.4)ng·h·ml^-1,AUC0-∞(398.3±191.2)和(396.5±223.5)ng·h·ml^-1。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中氢氯噻嗪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7±26.1)%。结论:两种制剂中氢氯噻嗪具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8.
HPLC法测定田基黄中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田基黄中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田基黄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04%的乙腈-磷酸水(体积比77∶23),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71 nm,柱温为35℃。结果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质量浓度在3.12~99.84 mg.L-1(r=0.9998,n=6)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5%,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好,可用于田基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卯磷脂络合碘片的人体药动学。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单剂量4.5mg卵磷脂络合碘片,以催化光度法测定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4.5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34.6±12.7)ng·mL^-1,Tmmax(1.2±0.3)h,t1/2(5.8±3.2)h,AUC0-48(171.9±49.4)ng·mL^-1,AUC0-∞(194.4±60.2)ng·mL^-1,MRT0-48(6.1±1.2)h,MRT0-∞(8.5±3.7)h.。结论:建立的催化光度法测定仪器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田基黄药材中异槲皮苷、槲皮苷和槲皮素的RP—HPLC同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柱,以乙腈(A)-0.02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磷酸调pH3.0)(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0min,A相为14%;20~35min,A相从14%变至30%;35~45min,A相从30%变至3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60nm,柱温:35℃。结果:异槲皮苷、槲皮苷和槲皮素浓度分别在9.90~330μg·mL^-1(r=0.9996,n=6)、19.2~640μg·mL^-1(r=0.9998,n=6)和2.16~72.0μg·mL^-1(r=0.9997,n=6)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7.2%,99.1%,98.9%。结论:不同购买地田基黄药材中异槲皮苷、槲皮苷和槲皮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为田基黄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