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81.
陈春梅  李惠  周静 《护理学杂志》2020,35(9):42-43+47
目的探讨术前捉迷藏游戏对双眼睑板腺囊肿切刮术后患儿的镇静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将睑板腺囊肿切刮术患儿77例作为对照组,74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于术前1 d玩捉迷藏游戏,双眼遮盖20 min。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入苏醒室后1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入苏醒室后20 min、离苏醒室前Ramsay镇静评分及躁动程度优于对照组,苏醒期间眼部敷料摘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前捉迷藏游戏应用于双眼睑板腺囊肿切刮术患儿,可有效减轻患儿烦躁,防止躁动,提高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382.
【目的】描述基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状况,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和临床特征与复发的关联。【方法】采用动态队列的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18年3月—2019年2月陆续纳入上海市徐汇区、虹口区、长宁区、嘉定区、松江区和宝山区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89例,面对面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涵盖社会人口学信息、生活习惯和临床信息等。基线调查后每2周进行1次随访,测量其PANSS得分,共随访6个月。以PANSS总分较基线值增加≥25%(若基线PANSS总分≤40分时,增加≥10分)判定复发。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基于PANSS评定的复发状况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和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共165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了6个月随访调查,失访率12.7%。排除社会人口学和临床信息缺失者后,共纳入132例患者,年龄为(48.18±12.67)岁,其中男性患者占41.67%。33例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间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5.0%。在纳入性别、家族史、年龄、就业情况、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锻炼频率、服药情况、自知力、社会功能、既往肇事肇祸史、近期应...  相似文献   
383.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的2 09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RT形成情况分为CRT组(有CRT形成,n=178)和对照组(无CRT形成,n=1 91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形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该组病例CRT的发生率为8.50%(178/2 0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NM分期为Ⅰ期作参考,Ⅱ~Ⅳ期是促进CR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合并感染、高脂血症、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史、使用激素,以及较高的D-二聚体水平是促进CR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95%CI)=0.856(0.824~0.889),P<0.001]。Bootstrap自助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指数为0.824;校准图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TNM分期、合并感染、使用激素、高脂血症、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史以及D-二聚体水平是恶性肿瘤患者CVC置管后发生CRT的独立影响因素。该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CRT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