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距骨骨折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骨骨折是创伤骨科中较少见的骨折之一,虽然仅占足部骨折的3%~6%,但由于其血液供应的特殊性,且起着重要的力传导和转化作用,易发生缺血坏死,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所以在治疗上比较困难。自2000年5月至2006年10月,作者采用踝关节前内侧入路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距骨骨折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容量比例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采用集中自填统一调查问卷,运用F或t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预防控制知识得分;描述性分析采用构成比或百分率指标.结果 共成功收回27所医疗机构问卷1518份,医护人员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平均得分10.91分(满分17分),医疗机构级别、年龄组、性别、职称、工作部门、工作年限等不同人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知识的调查中,仅5.8%医护人员能正确回答转运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医护人员的防护方法,仅22.1%能正确回答甲型H1N1流感诊疗场所空气消毒的常规措施;在对医疗机构应加强的工作调查中,93.2%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做好预检分诊工作,76.5%认为应加强医护人员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75.8%认为应储备更多的防护装备.结论 大流行下医疗机构应增大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医护人员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及其同源性。 方法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20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血流感染者中分离到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揭示菌株间的同源性。同时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的临床资料,以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的危险因素,并以是否存活作为预后判定标准,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32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共分为7个克隆株,其中克隆A 15株,克隆B 8株,克隆C 3株,克隆D 2株和克隆E各2株,克隆F和克隆G各1株。3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中,12例死亡,病死率为37.5%。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7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 2周、APACHE Ⅱ评分和菌株外排泵基因的存在均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8.835、6.353、6.679和5.606,P均< 0.05)。 结论血流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年龄、ICU住院时间大于2周、APACHE Ⅱ评分和菌株外排泵基因的存在患者更易导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04.
赴美移民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开展多种疫苗不同部位同时接种的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6年8月到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赴美移民申请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调查表和电话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受种者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并与国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72名受种者,接种后7d内不良反应报告率为49.6%,其中局部反应报告率为39.8%,全身反应为20.1%,与国外同类研究结果相仿。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不良反应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者局部反应报告率较高,而同时接种疫苗针次未纳入回归模型。结论多种疫苗不同部位同时接种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微,其发生率不会因同时接种多种疫苗而增加;在中国人群中开展多种疫苗同时接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心脏是人身体上的一个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众所周知,它不停地跳动,通过其周而复始、有规律的舒张回血和收缩射血,维持着血液循环的不断进行。它和身体上其它脏器一样,也有属于自己的血管,其动脉被称为冠状动脉。这些血管分布在心脏的表面和心肌内,通过这些动脉,不断把氧气及其它营养成分供给心肌以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从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6.
双重PCR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双重PCR方法检测副溶血弧菌.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副溶血弧菌tdh、trh、tlh基因序列用vtII软件分别设计引物,应用多重PCR技术同时扩增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性基因tdh、trh、flh.结果:副溶血弧菌标准株和实验菌株均能扩增一条或两条目的带,扩增产物tdh、trh、tlh片段大小分别为224,466,381 bp.结论:tdh、trh基因分别存在于不同副溶血弧菌株中,而tlh基因在不同副溶血弧菌中都广泛存在,具有种属特异性,因此可以用来特异快速的检测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汕头市18-60岁社区女性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态度、行为,为登革热防治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汕头市18-60岁社区女性居民,由经专门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分析。结果共调查791名女性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3个基本问题均答对率68.65%(543人)。答对率中,本地人口高于流动人口(x^2=5.78,P=0.016);各年龄组不同(x^2=12.14,P=0.007),各年龄组答对率在59.43%~78.75%之间,答文化层次不同(x^2=111.27,P=0.000),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答对率从16.67%(文盲)上升到87.50%(大专或以上);各职业人群答对率均不同,教师最高,离退体人员最低(x^2=77.28,P=0.000)。结论社区女性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不高,存在相关知识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改变种养水生植物的不良社会习性,干预的重点可放在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08.
高州市人民医院是广东省西部经济欠发达山区的一所县级医院,经过科学发展、成功经营。已成为拥有总资产5亿元、年门诊量55万人次、年住院量近3.7万人次、年手术量1.1万例,每天住院病人多达1420从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广东医学院临床学院及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填补了多项省内、国内的技术空白,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了丰姓花小钱治大病的心愿。吸引了全国18个省38个市(县)及港澳台地区和印尼、美国等病人前来就诊,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模范集体”等诸多殊荣。院长钟焕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109.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 l)62例发病时首次外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单核细胞升高与AM I急性期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04年3月收住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心内科并被确诊为AM I的患者62例(附表1)。入选病例标准:①胸痛时间>30m in,含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有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m v并出现动态演变。③血清肌酸肌酶(CK)及其同工酶M B(CK-M B)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并出现动态演变。排除病例标准:急性期感染、肿瘤、关节炎、急性脑血管意外等。所有患者均接受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A…  相似文献   
110.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