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背景:高屈型假体理论上优于普通型假体,尤其是在置入后关节屈曲度方面。目的:评价高屈曲型与普通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的功能康复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133例患者141膝,植入假体分别为高屈曲型与普通型,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后疗效。结果与结论:置入后高屈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置入后切口愈合不良,42例44膝获随访,失访2例3膝,随访12~19个月;普通型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浅静脉血栓,86例91膝获随访,失访3例3膝,随访12~23个月。置入后1年两组HSS评分、疼痛评分、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屈曲型在活动度、屈曲挛缩度方面优于普通型(P〈0.05)。说明高屈曲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早期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度方面评分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32.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是否需要复位固定仍有争议。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复位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创伤骨科2010-01/2011-03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的患者,分别进行小转子复位固定(实验组,n=35)和不复位固定(对照组,n=35)。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髓内系统固定,小转子移位用钢丝或螺钉固定。分别于固定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现象,未发现感染。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髋关节评分结果显示,固定后1个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固定后3,6,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小转子复位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但如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建议不必复位固定小转子。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纺锤体检测点蛋白BUB1B的表达,探究BUB1B在胃癌发生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胃癌组织及1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BUB1B mRNA水平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UB1B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UB1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mRNA水平,BUB1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近(8.875±1.08)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BUB1B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按照评分标准统计显示,癌旁组织BUB1B表达均值为(92.12±12.99),胃癌组织表达均值为(133.39±8.49),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BUB1B表达与TNM分期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年龄,肿瘤大小及有无家族史无明显相关.结论 BUB1B的过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索肿瘤发生机制及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作者自2000年2月~2001年3月采用闭合穿钉、牵引复位、斯氏针经皮撬拨术治疗23例胫骨粉碎骨折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5.
膝关节疼痛8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疼痛的不同病种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6月因膝关节疼痛入院的898例(965膝)患者进行疾病分类,并观察不同病种的疼痛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全身性疾病引起膝关节疼痛151例(16.8%),膝关节本身疾病引起疼痛695例(77.34%),膝外关节疾病造成的膝关节疼痛52例(5.79%)。(2)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持续固定痛为主(81.3%),痛风以触痛为主(100%),结核以胀痛(84.2%)、持续固定痛为主(78.9%),滑膜软骨瘤病以胀痛为主(100%),创伤性关节炎以持续固定痛(100%),锐痛(95.5%)为主,感染性关节炎以持续固定痛(83.3%)为主,骨性关节炎以持续固定痛(85.3%)为主,腰部疾病以刺痛(47.1%)为主,髋部疾病以牵扯痛(50.0%)为主。(3)痛风、结核及创伤性关节炎的高发年龄为20~40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滑膜软骨瘤、骨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及腰髋部疾病造成膝关节疼痛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不同疾病的疼痛性质不同,发病高峰期年龄段不同,对膝关节疼痛的诊断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及疼痛特点。  相似文献   
36.
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波  吕刚 《新疆医学》2007,37(5):191-192
自2004年5月-2006年9月,本科采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48 h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骨折48 h内手术,52例)和延期组(骨折超过48 h手术,56例)两组.记录两组患者术...  相似文献   
38.
背景:高屈型假体理论上优于普通型假体,尤其是在置入后关节屈曲度方面。 目的:评价高屈曲型与普通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的功能康复之间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133例患者141膝,植入假体分别为高屈曲型与普通型,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后疗效。 结果与结论:置入后高屈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置入后切口愈合不良,42 例44 膝获随访,失访2例3膝,随访12~19个月;普通型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浅静脉血栓,86例91膝获随访,失访3例3膝,随访12~23 个月。置入后1年两组HSS 评分、疼痛评分、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高屈曲型在活动度、屈曲挛缩度方面优于普通型(P < 0.05)。说明高屈曲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早期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度方面评分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可缓释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的脊髓去细胞支架(acellular spinal cord scaffolds,ASCSs)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效果。方法:(1)用物理和化学联合法制备ASCSs,并检测其效果。(2)使用京尼平(genipin,GP)作为交联剂,体外制备缓释SHH的ASCSs(ASCSs-GP-SHH),探究其缓释效果。(3)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单纯SCI组,ASCSs组,ASCSs-GP组(GP交联的ASCSs),ASCSs-GP-SHH组。术后每周记录BBB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术后12周取出损伤处脊髓组织,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处相关蛋白Nestin(巢蛋白),GAP43(生长相关蛋白),MBP(髓磷脂碱性蛋白),NF200(神经丝蛋白),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1)物理及化学联法制备ASCSs效果良好;(2)ASCSs-GP-SHH具有良好的缓释SHH的性能;(3)ASCS-GP-SHH组BBB评分从术后到12周较其他组高(P0.05);(4)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显示:ASCS-GP-SHH组脊髓横断处有神经元再生。SCI组神经元凋亡明显,纤维瘢痕及空洞大,ASCS-GP组较ASCS组稍好,ASCS组较SCI组稍好;(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SCS-GP-SHH组Nestin,GAP43,MBP,NF200表达高于SCI、ASCS-GP、ASCS组(P0.05),而GFAP低于SCI、ASCS-GP、ASCS组(P0.05)。结论:物理和化学联合制备可以有效的制备ASCSs,ASCSs-GP-SHH缓释效果良好,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内植物应用特征并19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8-07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其中右侧11例,左侧8例,年龄67~86岁,平均74.5岁,致伤原因均为捧伤.Tronzo和Evans分型:Ⅱ型2例,Ⅲ型9例,Ⅳ型7例,V型1例.骨质疏松Singh分级3级或3级以下9例(定义为明显骨质疏松).全部患者均使用INTERTAN治疗.记录内固定时间,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及围置换期并发症.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平均6.2个月.手术时间45~126 min,平均65 min.13例患者术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30~92分,平均77.6分,其中优5例,良9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74%.术后95%的患者在短期内疼痛缓解.术后拍片19例患者骨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6个月.1例出现头颈部短缩,无髋内翻,无骨十骨折和内植物失效、断裂病例.提示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各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良好临床效果,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