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实验性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鼠脑细胞凋亡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HIE)后皮质、海马细胞凋亡现象和动态过程。方法 制作标准化HIE实验模型,应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HE染色、电镜方法,对凋亡出现时间和强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缺氧缺血后新生鼠脑细胞死亡具有典型凋亡特征,光镜、电镜观察到核膜皱缩、染色质凝聚,阳性TUNEL着色细胞核。随着缺血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皮质约在18小时点、海马40小时点达高峰。结  相似文献   
23.
用高压氧来处理四氯化碳(CCl4)致肝损伤的大鼠,同时加用自由基拮抗剂消除高压氧可能导致自由基产生增多带来的不良作用,研究拟观察其对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在肾穿刺组织的病理诊断中,采用常规冷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石蜡切片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PASM染色以及电镜观察,以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但由于肾穿刺为有创性检查,再加上术者技术精疏有别以及患者个体差异,不仅所取组织十分细小,而且标本质量亦常不尽人意;另外,没有能力购置电镜的单位难以做超微诊断。因此需要我们摸索新的方法,以达到最大限度获得疾病信息,同时又省时、省力,且节约成本。作者实验室前期已经建立了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其他学者也有相关报道[1-3]。最近又建立了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结合PAS染色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陈平圣  丘钜世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0):642-644,I004
了解侵袭性骨肿瘤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种共124例侵袭性骨肿瘤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几种骨肿瘤中c-Myc和c-Fos表达较普遍,但不同骨肿瘤间c-Myc和c-Fos表达,差异的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6.
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侵袭力以及器官纤维化程度密不可分,血管新生是这两类疾病的共同靶点。然而,传统抗血管新生疗法由于肿瘤耐药性等原因而疗效有限,而以促血管新生的目标的抗纤维化疗法也因为伴随炎性反应、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原因陷入瓶颈。本文探讨肿瘤和器官纤维化的在血管新生方面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7.
背景:黄芪可通过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及在细胞间的堆积、缓解Ca2 超载、抗氧化等途径抑制凋亡的发生。目的:将黄芪用于未成熟脑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治疗,一方面检测其对海马缺氧缺血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迷宫实验观察黄芪对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成熟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干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儿科,基础医学院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6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出生7d的同窝SD大鼠114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18只,模型组48只,黄芪治疗组48只。黄芪注射液由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规格为10mL/支,含生药20g。方法:模型组与黄芪治疗组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模。黄芪治疗组于造模后即刻及每天同一时间腹腔注射0.08mL黄芪注射液,7d后停药,模型组于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给药。黄芪治疗组及模型组在缺氧缺血后24h,5d断头取脑,假手术组于假手术后24h断头取脑。各组海马区脑损伤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反应方法进行检查,成年90d龄的大鼠进行三等分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3个实验各自独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海马区脑损伤组织病理学检测。②各组结扎侧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③三等分迷宫试验结果。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1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海马区脑损伤组织病理学检测:假手术组双侧海马区组织无水肿、坏死,神经细胞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数为(87.7±0.6)×103/高倍视野。模型组24h时结扎侧海马区水肿,细胞周围间隙增宽,神经细胞数减少为(68.8±3.0)×103/高倍视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5d时结扎侧海马体积缩小,锥状细胞层紊乱,神经细胞稀少至(48.7±2.2)×103/高倍视野,与假手术组及同侧24h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黄芪治疗组24h时结扎侧海马区组织水肿较模型组明显减轻,5d时可观察到完整的海马形态,此两时间点神经细胞死亡率均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1)。②各组结扎侧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以低水平表达,吸光度值为0.220±0.009。模型组于缺氧缺血后逐渐升高,6h时比假手术组升高11%,至24h时mRNA水平达高峰,较假手术组约升高260%(P<0.01),高峰持续至48h后下降,5d和7d时恢复基础水平。黄芪治疗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在24,48h两时间点时峰值降低了44%~4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三等分迷宫试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达到学会标准所需训练次数明显减少犤(45.7±2.7),(16.1±2.5)次,P<0.01犦,缺氧缺血24h后记忆保持率显著提高犤(48.3±11.7),(80.0±9.0)%,P<0.01犦。结论:黄芪可以有效抑制未成熟脑缺氧缺血损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此种保护作用与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有关。同时黄芪能够明显改善未成熟脑缺氧缺血损伤后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8.
吴楠  陈平圣  李静  范任华  刘凤 《现代医学》2011,39(2):142-146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建模方法,探索建立成模率高且重复性好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B组。空白对照组使用基础饲料喂养。A组:维生素D3腹腔注射+高脂饲料(含丙基硫氧嘧啶)进食。B组:维生素D3腹腔注射+高脂饲料(不含丙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建模时间90 d,处死大鼠后检测血脂水平,动脉内膜行油红O染色及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形态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B组动物均无死亡,A组死亡4只。B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油红O染色显示B组阳性病灶最多,A组较少,空白对照组偶见。光镜下空白对照组大鼠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组大鼠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初期改变,B组大鼠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钙化灶。结论:维生素D3+高脂饲料+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可建立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模率高,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高糖对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诱导因子(EMMPRIN)表达的影响,以及茶多酚对高糖作用的干预情况.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对照组和茶多酚干预组.培养24 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MMP-2及EMMPRIN的变化.结果 高糖下调内皮细胞MMP-2及EMMPRIN表达,其变化随时间延长更为明显;而茶多酚干预组MMP-2活性明显上调(P<0.05);茶多酚干预组EMMPRIN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高糖组上调(P<0.05),茶多酚干预可拮抗高糖对内皮细胞的影响.结论 高糖影响内皮细胞的细胞外基质降解,茶多酚可以抑制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蚯蚓提取物“地龙2号”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模型组,CCl4造模同时仅用单蒸水10ml·kg-1·d-1灌胃;地龙2号大剂量组,造模同时用地龙2号50ml·kg-1·d-1灌胃;地龙2号小剂量组,造模同时用地龙2号25ml·kg-1·d-1灌胃;阳性对照组,造模同时用秋水仙碱0郾1ml·kg-1·d-1灌胃;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与造模同剂量的不含CCl4的花生油,不用药物干预;正常组,不注射CCl4、花生油,也不用任何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分别应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及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地龙2号大、小剂量组肝纤维化的程度均明显减轻,α-SMA、TGF-β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而秋水仙碱组无显著变化。各实验组肝纤维化程度与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地龙2号具有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