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总结Dot法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至2006年2月应用Dor法治疗69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室壁瘤病人,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死亡5例(7.2%)。随访1-68个月,平均(52.6±23.2)个月,死亡6例(8.6%),失访3例(4.3%)。心功能(NYHA)从术前平均(3.19±0.69)级改善到术后平均(1.71±1.07)级(P〈0.01),射血分数从术前的0.37±0.08提高到术后的0.47±0.10(P〈0.01)。左心室容积较术前明显减少。舒张末容积指数从术前(123.54±52.49)ml/m^2降至术后(74.28±28.49)ml/m^2(P〈0.01),收缩末容积指数从术前(83.47±43.78)ml/m^2降至术后(41.25±17.99)ml/m^2(P〈0.01)。结论 Dot法能有效改善左心室室壁瘤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2.
线粒体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密切相关。以线粒体为靶向的药物分子设计研究,已成为药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热门领域。目前,以线粒体为靶目标的抗肿瘤药物机制主要集中在线粒体跨膜电势累积、电子传递链复合物抑制、膜渗透转化孔开启、mt DNA调节、糖酵解通路调节等。该文简述了线粒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以线粒体为靶向的,基于线粒体膜电势、电子传递链、渗透转化、DNA、代谢等药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3.
右胸小切口封堵缺乏边缘的Ⅱ孔型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右胸小切El封堵缺乏边缘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25例1-2个边缘完全缺乏的病人行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女15例,男lO例;年龄5.64岁,平均28.8岁.其中单纯前边缘缺乏11例,前边缘合并下边缘缺乏3例,前边缘合并后边缘缺乏4例,后边缘缺乏l例,前边缘合并上边缘缺乏l例.单纯上边缘缺乏4例,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1例.后边缘和下边缘缺乏者使用4-o pmlene线在心脏外面贯穿缝合固定封堵器;后边缘缺乏在房间沟偏右房侧缝合2针固定;下边缘缺乏者在右心房靠下腔静脉和右下肺静脉处缝合l针固定;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在左心房顶以4-o prolene线作2针间断缝合,在上腔静脉后壁作1针间断缝合,释放封堵器后,推拉试验检查是否牢固.以5-4例Ⅱ孔型房间隔缺损有充分边缘者(>5衄)行右胸小切El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女36例.男18例,平均年龄31.9岁(5-72岁).结果 无边缘组房间隔缺损直径10-38衄,平均(23.3±8.5)mm.封堵器大小为(27.9±7.8)mm(14-42衄).对照组房间隔缺损直径9.38衄,平均(23.6±7.0)mm,封堵器大小为(29.4-I-7.3)r唧(12-42m).两组房间隔缺损直径和所用封堵器大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0±7)min和(15 4-4)ra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c15).25例缺乏边缘者100%(25,25例)封堵成功,对照组96%(52,54例)封堵成功,2例存在轻度残余分流.随访6个月,两组封堵成功率均为100%,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右胸小切口可以成功封堵边缘缺乏的房间隔缺损,但需要更长期的随访评估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注射用心肌肽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麻醉后,静滴心肌肽麻醉后静滴1mg·kg-1;对照组在麻醉、手术全程中给予极化液,观察肌钙蛋白(TnI)含量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术后2组cTnI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试验组cTnI明显低于对照组。体外循环后心肌标本透射电镜检查,对照组心肌病变重于试验组。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注射用心肌肽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盐酸地尔硫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地尔硫卓注射液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8年3月接受OPCAB手术的5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5),试验组在围术期联合应用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对照组单纯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KMb、cTnT、心率、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血压、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无差别。术后24h和48h试验组血清CKMb和cTn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2h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72h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心肌氧耗指标(率压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PR间期和QT间期稍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OPCAB围术期联合应用合贝爽注射液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无明显不良反应,并能显著降低心肌氧耗,提供更佳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6.
研究表明:同种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的超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相似的,而且同种肺动脉瓣更柔软和易于植入,替代主动脉瓣的短期效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27.
缬沙坦(Valsartan商品名代文Diovan。北京诺华制药厂生产)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_1RA),属于洛沙坦(Losartan)一类的新药。本文旨在进一步验证其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门诊及急诊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0~68岁。均符合WHO/ISH 1999年轻中度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8.
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再次手术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再次瓣膜手术的病因、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1998年1月~2003年8月,对19例曾接受人工机械瓣替换术的病人行再次瓣膜手术。再次手术的病因为瓣周漏(13/19)、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或瓣下狭窄(6/19)以及原手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致主动脉瓣(1/19)或二尖瓣瓣下狭窄(1/19)。再次手术的方式包括瓣周漏修补(9例)、左室流出道疏通(3例)和再换瓣(9例)。再换瓣的病例中,1例主动脉瓣小瓣环者置换无支架生物瓣,其余均再换机械瓣。结果:术后19d死亡1例,住院死亡率5.26%。随访2个月~5年,共24.3病人年,随访中晚期死亡3例。其余病人心功能恢复到1~2级。结论: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可出现瓣周漏、血栓形成致左室流出道狭窄和人工瓣膜狭窄等而需再次手术。再手术方式包括瓣周漏修补、左室流出道疏通和再换瓣。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后早期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2004年1月金山医院和解放军第149医院15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中手术修补7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6例,2例死亡;成功行食管带膜金属支架介入治疗2例。结论:食管破裂通过选择适当时机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同时,带膜金属支架介入治疗食管破裂具有操作简单、封闭瘘口、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 例首诊误诊AD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突出症状为突发剧烈疼痛,呈撕裂样、切割样、压榨样绞痛或闷痛,难以忍受.首发胸痛8例(5例同时伴背痛),腰痛4例,背痛3例,腹痛2例,下肢麻木、无力1例.伴胸闷、气急9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7例.血压升高13例,血压正常3例,血压下降2例.首诊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急腹症、低钾麻痹、脊髓疾病、肾绞痛等, 均经心脏B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急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选择特异性检查方法,避免或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