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利用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来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是否会对免疫细胞产生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培养人CIK细胞,观察2组培养体系中CIK细胞的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IK细胞CD3+CD56+表达;检测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μmol/L诱导48 h后的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含量变化;以及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CIK细胞杀伤SGC-7901细胞活性。结果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比较培养5、10、15 d CIK细胞的增殖倍数,分别为17.62±1.88、26.31±1.95、46.05±2.86与18.10±1.73、25.97±1.55、45.82±1.15,CD3+CD56+的表达分别为(12.37±1.38)%、(17.39±2.81)%、(24.3±1.72)%与(11.46±1.35)%、(18.36±1.96)%、(24.08±2.21)%,在促进CIK细胞的增殖以及CD3+CD56+的表达上,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μmol/L诱导培养48 h后,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培养的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杀伤活性分别为(37.17±1.95)%、(38.79±1.91)%、(46.05±2.86)%和(32.04±1.92)%、(33.50±1.17)%、(45.82±1.15)%,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对人CIK细胞的增殖、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含量变化以及体外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自然杀伤(NK)细胞对原发性肝癌Heps移植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 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治疗1组(输注的NK细胞数为1×104/只)、治疗2组(输注的NK细胞数为1×105/只)和治疗3组(输注的NK细胞数为1×106/只),每组15只。接种肝癌细胞当天,分别于尾静脉注射不同数量的NK细胞,对照组注射NS。观测小鼠移植瘤体积及各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各组于输注NK细胞后第15天分别处死2只小鼠,对移植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细胞NK的含量;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脾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接种移植瘤后第8天,治疗3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较其他组小鼠显著减慢(P<0.05)。第20天时治疗1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和3组移植瘤体积非常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小鼠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和治疗2、3组(P<0.01)。治疗1-3组脾细胞杀伤活性以及NK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适量输注NK细胞可以有效抑制HepS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延长小鼠的生存期,为临床应用NK细胞治疗时数量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0名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5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诱导,37℃、5%CO2条件下继续培养72 h,LDH法检测CIK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FACS法检测CIK细胞表型CD3+CD8+、CD3+CD56+含量及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结果①姜黄素诱导后,CIK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的活性明显提高,在10μmol/L时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姜黄素诱导后,CIK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水平明显提高(P〈0.05)。③姜黄素能够显著增加CIK细胞的CD3+CD56+表达(P〈0.05),降低其CD3+CD8+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能提高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含量以及增加CD3+CD5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4.
化疗联合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化疗+过继免疫治疗)与对照组40例(化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联合CIK细胞和DC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患者生活存质量、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有效率(6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5),研究组TTP为5.3个月、MST为11.9个月(95%CI6.5—15.6个月),对照组TrP为4.6个月、MST为10.4个月(95%CI4.5~12.1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2,P=0.15)。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和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生存期。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糖原合酶激酶-3β抑制剂4,6-二取代吡咯并嘧啶(TWS119)促进γδ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用TWS119诱导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获得γδT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CCR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APDH和pSTAT3的表达。结果:培养10 d后的γδT细胞纯度达到85.79%±5.01%。TWS119浓度在0~8.0 μmol/L范围内能显著促进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且剂量依赖性抑制STAT3的磷酸化。同时,用STAT3磷酸化抑制剂Stattic (0.5 μmol/L)预处理γδT细胞也可以促进CCR5的表达,并能协同增强TWS119促进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结论: TWS119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促进γδT细胞CCR5的表达。  相似文献   
96.
目的应用丙型肝炎病毒(HCV)胶体金法检测无偿献血者,并与抗-HCV ELISA法比较。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5830例无偿献血者,先应用HC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再分别用试剂1、试剂2两种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常规初检、复检。对HCV胶体金法阳性的标本、试剂1初检、试剂2复检阳性的标本,再进行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在被检测的5830份标本中,HCV胶体金法阳性有11份,抗-HCV ELISA试剂1初检阳性12份、试剂2复检阳性13份;其中初检、复检均阳性的11份,仅初检阳性1份和仅复检阳性2份,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11份。结论本组检验HCV胶体金法与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法结果符合率为100.0%,HCV胶体金试纸法假阳性率低,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无偿献血者抗-HCV筛选。  相似文献   
97.
大蒜蛋白F4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蒜预防和治疗肿瘤作用的报道较多。大蒜蛋白F4(以下简称F4)是一种由大蒜中提取的分子量约为11.0kD的糖蛋白。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F4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鼠骨髓瘤细胞株(SP20)进行了体外抑制实验,并用F4对接种SP20细胞株的BABL/C小鼠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ufangkushen on gastric cancer cell killing by human γδT cells. Methods 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 method was used to amplify human peripheral blood γδT cells in vitro. Fufangkushen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was used to induce γδT cells and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SGC-7901 for 24 hours, MTr assays was used to detect inhibitory effect of Fufangkushen on these cell lines, LDH assay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γδT cells, and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apoptosis of γδT cells and SGC-7901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en days after cultivation, proliferation ra-tio of γδT cells increased from 4.21% to 70.35% and CD44 was up to 94.0%. Inhibitory rate of Fufangkush-en on SGC-7901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γδT cells (22.3% vs-22.4%, P<0.05). The negative inhibitory ratio on γδT cells showed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ith Fufangkushen's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5 to 1/400. γδT cells cytotoxic activity to SGC-7901 induced by Fufangkushen for 24 h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83.6% vs 71.2%, P<0.05). Apoptotic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γδT cells than in SGC-7901 (4.64% vs49.23%, P<0.05). Conclusion Fufangkushen, within routine concentration ranges, can promote γδT cells' proliferation, inhibit tumor cell growth and enhance γδT cells' cytotoxic activity. This may be beneficial to tum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Fufangkushen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相似文献   
99.
自身肿瘤杀伤细胞活性测定及临床意义陈复兴综述武建国审校细胞毒T细胞(CTL)、NK细胞、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LAK细胞等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可以被这些效应细胞所识别,并通过某种效应机理介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