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可用于预测具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方法:通过设计前瞻性研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收集患者年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移行带体积(TZV)、前列腺突入膀胱内程度(IPP)、残余尿量(PVR)、PSA水平等指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按IPSS下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指标的差异;选取临床指标,绘制ROC曲线,确定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92例患者,患者在接受6个月的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后,除IPP外其余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将患者根据IPSS降低程度将患者分为治疗效果优、良、差组,其中40例患者IPSS下降程度≥50%为治疗效果优组;38例患者IPSS下降25%且50%为治疗效果良组,14例患者IPSS下降≤25%为治疗效果差组。三组患者IP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根据IPP和治疗效果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最佳临界值为13.65 mm,敏感性为0.929,特异性为0.654。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BPH/LUTS患者有效,IPP可用于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7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丰县616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对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的途径和措施。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农村老年人收入不高,“空巢”老人较多,合作医疗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设老年娱乐设施,设立老年维权机构等,促进老年人身心全面发展。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子女应明确自己的赡养义务,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确保老年人过好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7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而严重的眼底病.我院对2005年6月-2006年6月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裂孔冷凝,巩膜外加压及不放液的手术方法结合中药利水消肿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胸部DR和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4~5月137例SARS患者中同时行DR和CT检查的7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0例中65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而CT扫描均表现异常。SARS典型的胸部DR和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片状阴影、斑片状浸润或云絮状阴影和伴有不规则实变影、磨玻璃影或结节状阴影。病变部位以单侧单叶最多,其次为单侧多叶和双侧多叶。结论:SARS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DR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本院CT室条件具备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青光眼患者随访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均等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出院后1周、1、3、6个月时的随访依从性,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出院后1周时,观察组随访依从率为100%,对照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时,观察组随访依从率均在90%以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各项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显著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随访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预后影响。方法: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双盲对照分组治疗,强化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观察治疗后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组的CRP及FIB明显降低,心肌缺血改善,其他心脏恶性事件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可降低致炎因子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斑块稳定,减少心脏恶性事件发生;药物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 lncRNA)ZBED3-AS1通过调节miR-512-5p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qRT-PCR技术检测67例前列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ZBED3-AS1的表达并分析前列腺癌细胞株及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中ZBED3-AS1的表达。将表达最低的细胞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ZBED3-AS1组(转染表达ZBED3-AS1的质粒)。WST-1法和Transwell法分析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ZBED3-AS1的靶基因。qRT-PCR技术分析两组细胞中ZBED3-AS1和靶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靶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ZBED3-AS1的表达量分别为0.85±0.26和4.33±0.88(t=18.79,P0.01)。前列腺癌细胞中ZBED3-AS1的表达低于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P0.05),在DU-145中的表达最低(P0.01)。ZBED3-AS1组中ZBED3-AS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第3天,ZBED3-AS1组细胞OD值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和ZBED3-AS1组DU-145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189.80±23.07和93.28±13.16(t=3.63,P0.01)。生物信息学显示,ZBED3-AS1可互补结合miR-512-5p,miR-512-5p可互补结合细胞命运决定因子(DACH1)mRNA。ZBED3-AS1组miR-512-5p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DAC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lncRNA ZBED3-AS1的表达水平降低,ZBED3-AS1可能通过吸附miR-512-5p调控DACH1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片。结果乳腺癌钼靶X线片诊断正确率为89.6%。结论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癌的一种最简便和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本院123例SARS患者中行CT检查的7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0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以渗出和肺间质纤维样改变为主。肺内片状阴影51例(72.9%)、斑片状浸润或云絮状阴影13例(18.6%)、磨玻璃征3例(4.3%)和结节状阴影3例(4.3%)。病变部位以单侧单叶最多35例(50%),其次为双侧多叶17例(24.3%)和双侧下叶16例(22.7%)。并发胸膜反应7例,肺部继发感染4例,纵隔气肿1例,中毒性心肌炎1例,消化道穿孔1例。 结论:螺旋CT检查是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SARS患者肺部病变的演变过程,并能及时发现所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CsD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PNS患儿随机分为CsDP组22例和对照治疗组20例,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小儿为正常组。CSDP组予CSDP,学龄前儿童每次3粒,学龄儿童每次5粒,均每日3次,两组均同时服用强的松2mg/(kg·d),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并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前,CsDP组、对照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CsDP组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0.01),同时GMP-140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组无差别(P>0.05),对照组部分患儿GMP-140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血小板计数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PNS患儿存在血小板的活化,CsDP可抑制PNS患儿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而改善症状、缓解PN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