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分析云南散发布鲁氏菌性脊柱炎MRI和CT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21年11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38例的资料,均为云南本土居民,回顾性分析患者初次就诊MRI、CT检查所获资料(37例MRI检查,26例CT检查,25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  结果  病例37例(97.4%)累及腰椎,37例(97.4%)为多椎体受累,1例(2.7%)仅表现为椎体后缘脓肿形成;发现病变好发于椎体上下缘,以 L4、5 椎体受累最多见,占 44.7%(17/38);1例(2.7%)有2个受累椎体变扁,4例(10.5%)伴受累椎体轻度滑脱。35例(92.1%)伴不同程度骨质破坏。36例(94.7%)椎间盘破坏。24例(63.2%)椎旁和/或硬膜外脓肿形成,2例(8.33%)病变椎体周围脓肿形成累及至右侧腰大肌内。  结论  云南散发布鲁氏菌性脊柱炎CT、MRI影像学表现多样,出现死骨、脓肿累及至腰大肌内、仅硬膜外脓肿形成 不能完全排除本病,对临床诊疗具一定有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术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术切除冶疗后出现的相应临床病史、症状、体征与CT表现。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CT表现异常征象越多,手术难度越大,导致术后综合征发生率高。结论: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综合征对判断手术效果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4例确诊为原发性胆囊癌病例CT诊断资料,总结归纳其CT征象。结果 CT影像包括肿块型、壁厚型、腔内结节型、混合型等几种不同表现,其中以肿块型最为多见。此外还伴肝转移、胆结石、胆道梗阻、区域淋巴结肿大、总胆管转移等病例。结论 C诊断技术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 方法 对54例症状性退行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一体化钢板融合器置入术.术后行日本脊柱学会(JOA)评分,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随访12~79个月,甲均53.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显示椎间隙高度和脊柱前凸已恢复,无器械断裂、远期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1例急性椎间盘突出脊髓部分损伤患者和3例症状严重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其余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术后JOA评分为13~17分,平均16.1分,术后改善率为86.7%,融合率100%. 结论 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其生物力学优势,是颈椎前路融合固定一项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25.
金永明 《中外医疗》2013,(18):174-175
目的对MRI在膝关节挫伤中的诊治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MRI诊断的50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膝关节骨挫伤中,5例骨挫伤,8例骨折,10例关节积液。15例关节韧带挫伤中,MRI主要表现为韧带增粗且呈黑色条索状,或出现高信号。12例半月板挫伤,主要表现为半月板的现片、点、线状且出现异常信号。结论 MRI诊断能够清晰呈现出滑膜、肌腱、韧带、半月板的位置、形态以及信号波动等,对膝关节挫伤的诊断具有巨大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闯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3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6~68岁,平均55.3岁。观察患者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分别采用JOA评分和Odom评级方法对脊髓神经功能和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9个月。术中出血量为70-120m1,平均(85.3±14.2)ml;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0±12.8)min。JOA评分由术前的8.72±2.36(5.0-13.0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14.72±1.66(11.5~17.0分)及术后1年15.65±1.03(13.5-17.0分)。术后1年,按Odom评级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22例,良好7例,一般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丢失高度术后3个月时为(0.34±0.13)mm(0.1—0.6mm),术后1年(0.39±0.15)mm(0.2±0.7mm)。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植骨融合。结论: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须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术中操作简便,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bility,T-AO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不同表型中的差异。   方法   对78例门诊COPD患者,采用HRCT将COPD患者分为A表型、M表型和E表型,分别测定三组患者NE及T-AOC。   结果   COPD患者M表型的血清NE含量高于对照组、A表型、E表型(P < 0.05);E表型的血清NE含量高于对照组、A表型( P < 0.05);三组及对照组T-A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血清NE与FEV1、FEV1%pred呈负相关( P < 0.05),与CAT评分呈正相关( P < 0.05)。   结论   NE在COPD患者不同HRCT表型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肺功能指标相关,NE可能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气道重构过程,并引起气流阻塞。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方法对382例422侧MPCNL术中、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382例MPCNL中结石残余45例,结肠损伤1例,胸膜损伤4例,肾盂和肾盏撕裂或穿孔20例,中转开放手术6例,术后大出血6例,输血3例,肾切除1例,持续高热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者操作认真仔细、术后卧床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当并发症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9.
泰山区财源办事处辖26个村街居委会,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6处.近年来,为适应城市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需求,组织选拔社区卫生服务站长,全面加强管理,有效地带动和推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在选拔配备社区卫生服务站长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0.
卷烟烟气中烟草特有的亚硝胺与挥发性N-亚硝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卷烟的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和挥发性N—亚硝胺(VNA)的情况。方法 以GC—TEA检测卷烟的烟气中的TSNA和VNA。结果 在卷烟烟气中检测到的VNA有NDMA,NDEA,NDMEA,Npyr,Npip,NMBzA以及未知的N—亚硝胺,其含量在不同卷烟中有差别。在TSNA中检测到NNK,NNN,NAT以及未知的TSNA。其中以NNK量最高;未检测到NAB。结论 卷烟的烟气中存在致癌的N—亚硝胺,降低烟草及卷烟烟气中N—亚硝胺含量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