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及其受体随增龄在小鼠肾组织内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增龄小鼠肾脏中的表达,以及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4月龄、9月龄、12月龄及20月龄C57小鼠各6只,留取尿液及血液标本,应用常规生化法测定各组小鼠肾功能。用PAS染色对各组小鼠进行肾脏病理染色及分析;荧光染料肾脏灌注对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密度进行分析。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VEGF、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Ang-1、Ang-2、Tie2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随着增龄,小鼠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增加,其中20月龄约为4月龄的5倍(P < 0.05)。荧光染料肾脏灌注后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荧光强度呈减少趋势,20月龄显著低于4月龄(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增多趋势,且以肾小球内增多较显著,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ng-1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呈减少趋势,20月龄较4月龄显著减少(P < 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小鼠肾组织内VEGF、Flk-1、Ang-1、Ang-2、Tie2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20月龄与4月龄间VEGF、Flk-1及Ang-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g-1和Ti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4组小鼠肾脏VEGF、Flk-1、Ang-1、Ang-2、Tie2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呈下降趋势,且20月龄与4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GF-β1的表达量呈增多趋势,其中20月龄较4月龄增多约40%(P <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密度、Ang-1、Ang-2、Tie2、VEGF、Flk-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与Scr呈负相关。 结论 随衰老程度加重,小鼠肾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减少,且与增龄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肾功能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32.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芯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分型芯片技术,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该芯片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利用基因工具软件比对HPV L1基因。设计可扩增高危型HPV的通用简并引物和可以鉴别HPV型别的基因探针,仪器将探针点样于尼龙膜上,制备HPV分型基因芯片。芯片检测的样本结果与HPV基因测序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芯片的分析性能。结果建立的HPV基因芯片的灵敏度为102cfu/ml,重复性检测的HPV型符合率为96.7%(87/90),与基因测序结果分型的符合率高达94.3%(66/70),可以检测常见的高危型和导致性传播疾病的HPV型别,可在6~7h内出结果,结果可通过仪器判读。结论HPV基因芯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重复性,与基因测序的结果符合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潜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因素与血清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07年4月序贯收集成都363医院户籍为成都市的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05人,年龄(49.52±14.88)岁;男性110人,年龄(42.75±15.19)岁。采用问卷方式收集被调查者一般状况、生活行为方式(每天体力活动量,包括工作、锻炼以及家务劳动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性格及精神紧张状况);膳食调查采用半定量膳食调查表(包括膳食摄入量及频次等信息)。血清血脂水平采用氧化酶法进行检测。血脂浓度和膳食因素及部分生活习惯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为控制多重共线性,采用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法分析膳食因素与不同血脂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高脂肉类、禽肉类、腌制食品与TG正相关(r=0.117、0.193、0.180,P〈0.01);与HDL—C成负相关(r=-0.167~r=-0.311,P〈0.01);与VLDL—C成正相关(r=0.164~r=0.235,P〈0.02)。植物油和水果与TG成负相关(r=-0.138,-0.141,P〈0.05);与VLDL—C成负相关(r=-0.145,P=0.033;r=-0.139,P=0.042)。水果与HDL-C成正相关(r=0.147,P=0.031)。进一步岭回归分析得出高脂肉类、禽肉类、油炸食品以及男性、吸烟等因素与HDL-C呈负相关(β=-0.129、-0.154、-0.092、-0.062、-0.068);水果与HDL-C呈正相关(β=0.070);禽肉类、饮酒等因素与VLDL-C呈正相关(β=0.086,0.185),植物油、水果与VLDL-C呈负相关(β=-0.110,-0.070)。[结论]该人群膳食因素主要影响血清TG、HDL-C和VLDL-C的水平;饮酒、肉食类食物是血脂水平高的危险因素;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例T2DM并U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d; B组21例,给予罗格列酮 m/d.另取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时测定hs-CRP、IL-6、MMP-9和血脂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1月后MMP-9也明显下降(t=2.76,P<0.05),3个月后TC、T、hs-CRP、IL-6、MMP-9明显下降(t=2.30~5.1,P<0.05).B组治疗3个月时TC、hs-CRP、IL-6、MMP-9水平明显下降(t=1.75~.23,P<0.05).A组治疗3个月时T较B组显著下降(t=3.17,P<0.01), TC、hs-CRP、IL-6、MMP-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22~1.33,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单用可降低T2DM并UA病人炎症因子水平,起到纠正脂代谢紊乱、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妇女生殖生育因素与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妇女生殖生育有关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4月共收集119对病例和对照,病例来源于四川省肿瘤医院,对照来源于成都363医院,以按年龄±1~2岁匹配,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19例乳腺癌患者中,流产数≥3个为31例,占26.1%;对照组为6人,占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3,P<0.05);病例组雌激素使用时间≥1年为24例,占20.2%;对照组为11人,占9.2%(χ2=5.181,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流产数≥3个是总体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OR=6.10,95%CI=1.79~20.7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在绝经前组,流产数(OR=4.69,95%CI=1.10~19.91)、雌激素使用时间≥1年(OR=3.69,95%CI=1.12~12.15),是绝经前组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多次流产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使用雌激素时间≥1年会增加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
本院内窥镜室1983年1月至1992年12月行纤维结肠镜(纤结镜)检查3618例人次,其中检出大肠息肉608例(16.8%),另有家族性息肉病11例未列入计数。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00例,女208例。年龄l.5~79岁,平均40.3岁,50岁以上者253例,占41.6%。临床表现为血便212例,腹痛129例,腹泻105例,粘液血便95例,脓血便61例,便秘29例。伴里急后感22例,腹胀12例。608例患者经纤结镜检查共发现息肉1056枚,单发454例(74.7%),多发154例(25.3%);息肉包1.0cm859枚(81.3%),1.l~2.0cm160枚(15.l%),>2.0cm39枚…  相似文献   
37.
治疗社区(therapeutic community,TC)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够有效治疗和帮助毒品滥用者戒除毒品并保持操守的康复模式。Springwood是美国治疗社区中的成功典范之一,它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在奉行这一理念的基础上,Springwood采用许多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工具  相似文献   
38.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是伤科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此病主要是因患者在搬抬重物,或做腰部运动时,不慎扭挫伤,造成单个或多个腰椎突间关节错位,或使关节滑膜嵌顿,导致腰部疼痛的病症。有的患者在起床转身,或由蹲位改站住时,腰部突然发生剧痛。患者自述可感觉腰椎关节移位的弹响声。此后出现腰部疼痛,行走活动困难。从而,给患者生活与工作带来不便。近年来,笔者运用手法整复活疗百余例此种患者,效果良好,故在此将病因病理、治疗方法与临床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活性维生素D缺乏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数据[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活性维生素D浓度]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清活性维生素D浓度与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 386,P 0. 05),并且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 330,P 0. 01)。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控制潜在重要的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浓度仍然与血红蛋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指数显著相关(r=-0. 588,P 0. 05)。结论血清活性维生素D浓度与血液透析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独立相关,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0.
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