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道虎  郭卫春 《骨科》2015,6(1):13-17,21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病例9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MIPPO组,45例,应用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传统术式组,45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并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治疗指标和骨折愈合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0~24.0个月,平均随访18.5个月。MIPPO组与传统术式组相比,在伤口长度(胫腓骨累计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平均放射量、伤口甲级愈合率、Johner-Wruhs功能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这几个方面,MIPPO组较传统术式组优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既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又增强钢板抗扭转及剪切应力,增加骨折稳定性及踝关节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能够减少患者创伤,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比较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7例颈椎病手术的病例,其中19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38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结果]置换组术后颈部生理活动度得到保持,JOA评分由9.6±3.5升至14.3±4.6(6个月)、16.1±3.2(3年),Odom评定满意率100%;融合组术后颈部活动由48.6°±6.1°降至36.6°±3.5°(单节段融合)和48.4°±4.1°降至27.3°±5.3°(双节段融合),Odom评定满意率97.3%.[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早、中期疗效满意,前者不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显著减少由融合导致的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速效骨伤愈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速效骨伤愈合剂是治疗骨折药物 ,具有消肿止痛 ,促进骨痂形成 ,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为进一步观察速效骨伤愈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2 0 0 0年~ 2 0 0 2年间选择四肢骨干骨折为研究对象 ,同时以三七片为对照组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0例 ,经临床和 X线确诊的外伤性四肢骨干骨折病人 ,其心、脑、肾功能均正常 ,非孕妇及精神病、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 1 0 0例 ,对照组 80例 ,本组中男 1 0 5例 ,女 75例 ,年龄 2 1~ 79岁 ,平均 5 1岁。治疗组尺桡骨骨干 1 7例 ,肱骨骨干 1 9例 ,胫腓骨骨干 41例…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比较分析人工半髋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两者的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治疗的3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例出院后失访,2例术后3个月死于其他内科疾患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共计32例获得随访。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80495岁,平均83.2岁。采用人工半髋置换者12例,接受PFNA者2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4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半髋置换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多于PFNA组,人工半髋置换组在住院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方面明显短于PFNA组;两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半髋置换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结论人工半髋置换与PFNA均适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实践中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6.
文题释义: 骨肉瘤:是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转移,预后不良。骨肉瘤的复发、转移及多药耐药,是制约骨肉瘤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 信号通路:是指能将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经细胞膜传入细胞内发挥效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通路,在骨肉瘤的发生、增殖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背景: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源性恶性肿瘤,过去30年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几乎没有大的进步,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策略和创新疗法,以进一步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 目的:阐述骨肉瘤进展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网络的最新进展,为治疗骨肉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以“骨肉瘤,信号通路,预后,转移,耐药,Notch,Wnt/β-catenin,Hedgehog,PI3K/Akt/mTOR,BMPs”为中文检索词,以“osteosarcoma,signaling pathway,prognosis,metastasis,drug resistance,Notch,Wnt/β-catenin,Hedgehog,PI3K/Akt/mTOR,BMPs”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CNKI、PubMed 数据库检索1999年2月至2019年2月相关文献共586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按排除标准剔除不相关的文献,最后共纳入4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信号通路在骨肉瘤的形成和增殖调控方面非常重要,研究发现Notch、Wnt/β-catenin、Hedgehog、PI3K/Akt/mTOR和BMP等信号通路在骨肉瘤及骨肉瘤干细胞中均有表达,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ORCID: 0000-0003-4489-9647(陶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和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治疗脊柱后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2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T8-L5)随机分成完整组(INT组),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组(Dick组)和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组(Luque组),每组4具。进行生理负荷下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顺逆时针轴向旋转6种运动范围(ROM)的测试,记录载荷值的变化,对ROM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生理负荷下,两种术式的脊柱标本的屈伸和侧弯运动的稳定性均达到或超过完整组标本,其中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组的稳定性更好;在轴向旋转稳定性上,两种术式的标本稳定性均不能达到完整组水平。结论实验中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的稳定性稍优于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组,但不足以构成临床应用中决定取舍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29.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滑车关节).可以承受约为体重5倍的重量,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其稳定性和灵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1],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常伴有韧带损伤,治疗不当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锶(Sr)对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的理化性质及成骨活性的影响及体外动物实验模型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不同质量百分数的Sr添加到由重烧氧化镁和磷酸二氢钾组成的MPC中,制备一种新型的锶/磷酸镁复合骨水泥(Sr-MPC).分别对Sr-MPC凝固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