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镜下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35 例前交叉韧带(ACL ) 损伤患者行自体四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镜下重建ACL,肌腱取自同侧,将两股肌腱分别对折组成4股,编织后等长点部位钻胫骨、股骨隧道,将肌腱拉入骨隧道,分别在屈膝90°和伸膝位将移植肌腱收紧,两端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2 ~60月,平均29月;术后6周关节活动达正常范围,术后抽屉试验除6例I度外,余29例均阴性;Lysholm 评分,术后75~100分,平均92分,较术前52分明显提高;Tegner 运动评级术后6~8级,平均7级,较术前平均3级有较大提高.结论 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界面螺钉固定,是治疗ACL 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微创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DHS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6月应用微创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骨折按AO分型,A1型18例,A2型7例,A3型1例。结果 26例随访5-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及髋内翻情况发生。根据Clawson功能标准评定:优21例,良4例,可1例,无差病例。结论微创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应用硅胶弹性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骨折 74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74例中 ,男 45例 ,女 2 9例 ;年龄 15~ 84岁 ;闭合性骨折 6 6例 ,开放性骨折 8例 ;骨折块最少 3块 ,最多 12块。2 手术方法膝前横弧形切口 ,在髌前腱膜浅层分离 ,将皮瓣向上翻转 ,显露髌骨全部。去除血凝块 ,将骨折碎块大体复位。然后从髌骨外侧开始 ,用止血钳引导 ,紧靠髌骨边缘 ,在腱性组织中环形穿引硅胶弹性带一周 ,然后逐渐拉紧弹性带两端 ,使其拉力在6kg左右。用 7号丝线紧靠髌骨结扎弹性带两端 ,剪除多余部分 ,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联合介入及中成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无菌死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治疗早中期股山脉头无菌坏死72例病人,共81个股骨头,按Ficat分期,Ⅰ、Ⅱ期74个股骨头,Ⅲ期7个股骨头,应用髓芯减压联合介入及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股骨头区域血管增加,疼痛缓解或消失,60例经过1~4年随访,有效率达96.67%(58/60).结论改善或重建股骨头血液循环是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关键,联合疗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建股骨偏心距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56例,随访资料均完整.随访时间16~29个月,平均23.2个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 SL-PLUS 矩形直柄,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拍摄双髋正侧位X 射线片,测量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臂及双下肢长度; 记录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 评分,分析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髋关节脱位(1例)、术口感染(1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例)、遗留关节疼痛(6 例).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恢复股骨偏心距的长度,可以增加外展肌张力,提高稳定性,加大假体活动范围,减少聚乙烯磨损和无菌性松动,提高假体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瞄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00年起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足跟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切取皮瓣范围3cmX4.5cm~8cmx15cm,血管蒂长6~15cm。结果术后52例皮瓣成活,5例部分边缘坏死。其中28例伤口I期愈合,7例经换药后愈合。55例均获随访,时间2~24个月,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质地接近正常,6个月后感觉大部恢复。结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转移范围大,损伤小,操作简便,可用于修复踝部及足跟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部,对已有主要血管损伤的病例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