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目的观察大骨节病软骨组织中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DCD5)和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1, EGR-1)表达的变化及其在大骨节病软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KBD
组)10例,同时收集15例骨关节炎病人关节软骨(OA组)作为疾病对照,收集6例正常软骨作为健康对照(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
染色法检测3组关节软骨组织中死亡受体调节因子PDCD5和EGR-1表达变化,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和分析3组关节软骨不同分层
间阳性表达率的显著性差异。结果(1)KBD软骨中层PDCD5阳性细胞表达率(41.35±2.97)%显著高于OA组(26.48±2.04)%和
正常组(19.02±1.88)%(P=0.001和P=0.000),KBD软骨深层显著高于正常组和OA组(P=0.000和P=0.029),OA组也高于正常组
(P=0.038),而3组间的表层软骨细胞PDCD5阳性率无差异(P>0.05);(2)在KBD软骨表层,EGR-1表达显著高于OA软骨和正常
软骨表层(P=0.000和P=0.000),3组软骨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94±3.09)%、(3.20±1.49)%和(12.66±1.06)%,KBD软骨中层
EGR-1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低于OA组软骨(P=0.002),而高于正常软骨(P=0.017),KBD软骨和OA软骨深层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正常组(P=0.000和P=0.001),而KBD组和OA组的平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187);(3)KBD组与正常组的PDCD5和EGR-1
分别在3个软骨细胞层的表达均无相关性,而PDCD5和EGR-1在OA关节软骨表层呈强正相关。结论KBD软骨深层PDCD5显
著上调,而软骨表层和深层EGR-1显著高表达,提示这两种重要的细胞死亡相关因子在大骨节病软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并探讨三者与胆心反射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硬膜外阻滞麻醉胆道手术患者120例,检测围术期血清ET-1、NO、GSH-Px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胆心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影响人乳头瘤病毒(HPV)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36例、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63例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33例为研究组;同期在门诊体检的高危型HPV阴性的健康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对HSIL和CSCC按临床常规予以治疗,LSIL和HPV感染未行治疗。调查各组一般社会人口学情况,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HPV、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情况。结果 LSIL、HSIL和CSCC三组入组基线时HPV阴性率分别为20.58%、18.63%和9.09%,随访3个月三组HPV阴性率分别为67.19%、61.64%和53.85%,随访6个月时三组HPV阴性率分别为78.79%、66.91%和60.87%,随访3个月和6个月三组HPV阴性率均优于基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三组HPV阴性率由高到低为LSIL(91.30%)HSIL(73.33%)CSCC(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曾患妇科病、线索细胞、滴虫、菌群密集度异常、菌群失调、HSIL、CSCC等是影响HPV转阴的危险因素。较高水平的sIgA、IL-2和IL-10是HPV转阴的保护因素。结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阴道微生态平衡及局部免疫可能是影响HPV转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安宫牛黄丸联合中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宋明  郑晶晶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23-2425
安宫牛黄丸作为治疗高热惊厥和瘟热病昏迷等急救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但作为常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尚未见报道。为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用安宫牛黄丸联合中药清营凉血汤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了分组对照初步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选择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21例,所有患者TB il≥171μmol·L-1,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6.
患者 ,女 ,6 1岁 ,因全身红斑、腹胀 3天 ,于 2 0 0 1年 7月 2日入院。患者用藿香正气水洗浴后 ,出现全身红斑、瘙痒 ,继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 ,伴胸闷不适 ,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明显效果 ,来我院就诊。查体 :T 37.0℃ ,见全身皮肤红斑 ,眼睑球结膜轻度水肿 ,皮肤划痕征阴性 ,心肺阴性 ,腹略膨隆 ,全腹无压痛、反跳痛 ,叩呈鼓音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 3次 /分 ,无亢进。腹部平片 :小肠见多个液平 ,无明显扩张 ,提示小肠低位梗阻 ;血常规 :WBC 17.6× 10 9/ L,N92 % ,L 7% ,E 1%。诊断 :1肠梗阻 ;2血管性水肿。入院后 ,给…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八珍汤加减方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行手术加辅助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八珍汤加减方治疗。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1 d(T_1)、术前1 d(T_2)、术后14 d(T_3)、术后末次辅助化疗结束时(T_4)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对照组在T_1所检测的CD3~+、CD4~+、CD8~+、CD19~+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3~+绝对计数低于治疗组(65.6±8.9 vs 68.9±6.2,63.3±7.2 vs 69.3±8.1,69.6±8.7 vs 74.8±6.9,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4~+绝对计数低于治疗组(41.6±7.5 vs 45.2±6.9,43.3±8.4 vs 45.1±7.5,45.7±7.3 vs 48.9±8.2,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19~+绝对计数低于治疗组(8.6±3.5vs 10.2±6.9,7.7±4.4 vs 9.1±3.5,8.3±3.3 vs 9.9±3.7,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4~+/CD8~+比值低于治疗组(2.24±1.9 vs 2.82±2.5,1.94±2.1 vs 2.61±1.4,2.33±2.7 vs 3.09±1.9,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8~+绝对计数均高于治疗组(18.6±3.8 vs 15.9±4.2,22.3±5.2 vs 17.3±4.1,19.6±4.6 vs 15.8±3.7,P0.05);治疗组因化疗副反应放弃术后辅助化疗的比例(8.3%)较对照组(26.7%)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八珍汤加减方配合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对于患者免疫功能可能具有改善和增强作用,对提高患者对化疗副反应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78.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外科疾病,以大隐静脉多见,多继发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传统手术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适用各级医院,但有创口大、切口多、不美观的缺点。经皮浅静脉连续缝扎术(percutaneous continuous circumsuture,PCCS)符合微创治疗的观念,减少创伤,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源性巨噬细胞在小鼠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UBC-GFP小鼠(供体)和野生型小鼠(受体)制备骨髓嵌合体动物区分血源性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神经夹伤后血源性巨噬细胞在损伤区浸润及活化情况。其次利用CCR2 KO小鼠,上丘定位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节细胞(RGC),观察损伤区缺乏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浸润时相应神经元胞体RGC的存活情况。结果:骨髓嵌合体小鼠显示视神经损伤区有大量的血源性巨噬细胞(Iba-1+GFP+)浸润、且此类细胞内多表达M2型巨噬细胞标记精氨酸酶1(arginase 1);CCR2 KO小鼠视神经夹伤后7 d同侧视网膜上存活RGC的数目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1),其损伤区活化巨噬细胞(CD68+)的数目同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CCR2 KO小鼠损伤区arginase 1的表达较野生型小鼠明显有所降低(P0.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损伤区血液来源巨噬细胞不同于小胶质细胞,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多向M2方向极化,表达arginase 1,对RGC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