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后老年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变化,并探索其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规律。方法清洁级健康SD老年大鼠63只,高糖高脂饲料复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选取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大鼠,观察吸入3%七氟烷1,2,3h后记忆能力的变化和海马组织中Glu和GABA的含量改变。结果建立糖尿病模型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均下降,海马Glu降低,GABA升高,Glu/GABA比值降低(P<0.05);吸入七氟烷后学习记忆能力、Glu/GABA比值降低更为明显(P<0.05﹚,吸入3h后的差别更显著。结论长时间吸入高浓度(3%)七氟烷可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降低的老年大鼠的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海马中神经递质Glu和GABA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索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腺外局部侵犯(C期)的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1.回顾性总结近年来经病理、临床资料证实的20例C期(T3NOMO)PC病例,分析腺周侵犯病灶的影像特点。2.病理结果:腺外灶均为转移性腺癌。设备1.5Tesla(西门子Vision)。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11例平扫后增强(Gd-DTPA 0.1mmol/kg)。结果 1.主要侵犯部位:精囊腺30%(6/20);膀胱30%(6/20);腺旁组织25%(5/20);直肠周围15%(3/20)。2.形态大小:结节型(≤1.0cm)均单发占25%(5/20);肿块型65%(13/20):浸润型10%(2/20)。3.信号强度:T1W等信号、T2W高信号占65%(13/20),急性出血T1W高信号35%(7/20)。4。包膜累及或破坏占75%(15/20)。5.其他:积液15%(3/20);血管破坏15%(3/20)。6.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占72.7%(8/11)。MRI诊断率:检出率95%(19/20)、定位正确率95%(19/20)、定性正确率80%(16/20)。结论 MRI在检查发现和明确诊断PC腺外局部侵犯(C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配伍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用于东台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9月~ 2013年9月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C和D4组,分别给予0.3μg/mL咪达唑仑、0.2 μg/mL舒芬太尼和不同浓度罗哌卡因(0.100%、0.125%、0.150%、0.175%),进行硬膜外镇痛,记录4组患者术后4h、8h、12h、24 h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分级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组镇痛效果欠佳,术后4h、8h、12h、24 h和48 h时VAS评分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有1例发生运动神经阻滞,术后4h、8h、12 h、24 h和48 h时Bromage评分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125% ~0.150%罗哌卡因与0.3μg/mL咪达唑仑及0.2μg/mL舒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胸外科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4.
郑晓春  张海斌 《当代医学》2008,14(23):138-138
目的 提高临床护理对球结膜下注射的重视.方法 回顾分析2例球结膜下注射误入眼内的临床资料.结果 球结膜下注射氨基糖甙类药物误入眼内后果严重,终将失明.结论 临床对球结膜下注射重视不足.  相似文献   
85.
目前,临床用药主要通过口服给药、静脉输注、肌肉注射、气管内吸入等途径,到达靶器官发挥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研究发现,通过颈内动脉给药,治疗脑部疾病或研究脑部神经功能,具有用药量少、效果确切、全身副作用较小等特点[1,2]。本文就动脉给药的相关知识进行综述,探讨动脉给药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可能性。1颈内动脉给药的由来和基本概念1945年,Wada(禾田)发表论文,对经颈内动脉注射异戊巴比妥钠进行初步探讨,揭开了动脉给药的序幕,并将此法命名为“Wada test”(禾田测验)。颈内动脉给药直接进入脑血管,通过血脑屏障而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中老年男性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双氢睾酮(DU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浓度,研究雄激素与增龄的关系。方法 129例45岁以上健康男性,可能有影响雄激素分泌的疾病和药物者已除外。按年龄分为4组。采用酶标免疫法测定T、FT、DHT和SHBG血清浓度。数据用SPSS软件包分析处理。结果 各年龄组之间,T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FT、DHT和SHBG的差别都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除了T(P>0.05),增龄与血清FT、DHT和SHBG浓度均明显相关(P<0.01)。结论 男性在中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T浓度变化不明显,而FT和DHT浓度明显下降,SHBG浓度则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顶体反应后人精子膜脂中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以此探讨膜脂肪酸参与精子顶体反应的重要性。方法:用孕酮诱发精子顶体反应,并用特殊染色法评价顶体反应率。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精子顶体反应前后膜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生顶体反应后,精子细胞主要脂肪酸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和廿二碳六烯酸的含量有显著升高。结论:人精子膜脂中个别脂肪酸可能参与并在顶体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推算法和酶免法测定血清游离睾酮(FT)的结果,探寻FT诊断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的界限值,并评估游离睾酮指数(FTI)。方法收集129例45岁以上健康男性的血清标本,酶标免疫法测定游离睾酮(aFT),同时测定总睾酮(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并代入Vermeulen公式推算游离睾酮(cFT),对两种方法的FT值进行比较。其中60例,根据视听性刺激(AVSS)时阴茎勃起监测结果分组,计算勃起正常组cFT的参考范围。以此值为依据,对FTI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1.cFT和FTI与年龄相关性较好,而cFT与aFT值相差有统计学意义。2.cFT:勃起正常组0.37(0.20~0.52)nmol/L,异常组0.25(0.12~0.40)nmol/L。3.FTI:cFT异常组0.15,正常组0.51。FTI敏感性97.78%,特异性58.33%。结论推算法测定血清FT较酶免法科学、准确。0.20nmol/L是cFT诊断PADAM的界限值。FTI可作为PADAM病人治疗反应的随访。  相似文献   
89.
目的提出脑囊尾蚴病免疫学抗体检测阳性新的诊断标准,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6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病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结合其CT(1160例)、磁共振(MRI)(538例)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按囊尾蚴寄生部位将其分为脑实质型(1087例占93.7%)、脑室型(42例占3.6%)、脑膜型(22例占1.9%)、混合型(9例占0.8%)等4型。脑实质型根据CT或MRI显示囊尾蚴数又分为轻(1~2个)、中(3~9个)、重度感染(10个以上)等3个亚型。轻度脑实质型(552例,占50.8%)中表现为脑脓肿型441例(40.6%),中度脑实质型433例(39.8%),重度脑实质型102例(9.4%)。所有病例均进行血清抗体检测(IHA,ELISA)。结果IHA检测血清抗体最高凝集效价1:8及以上635例(54.7%),1:8以下525例。ELISA检测阳性700例(60.3%),弱阳性460例(39.7%)。CT或MRI显示轻度脑实质型的552例中,IHA效价1:8以下523例(94.7%),1:8及以上29例(5.3%)。ELISA检测,阳性94例(17%),弱阳性458例(83%)。中度脑实质型433例及重度脑实质型102例,IHA效价均在1:8以上,ELISA检测均为阳性或强阳性。结论血清免疫学检测囊尾蚴抗体效价高低与影像学显示囊尾蚴数量多少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目前使用标准,上述轻度脑实质型的523例(IHA效价1:8以下,占94.7%)以及ELISA检测弱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估术前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8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竖脊肌组(n=34)和对照组(n=34).竖脊肌组采用0.5%罗哌卡因30ml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30ml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24h恢复质量(QoR-40问卷量表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疼痛评分曲线下面积、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竖脊肌组患者术后24h QoR-40评分升高[173.0(170.0,177.0)比161.0(160.0,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21,P<0.05);竖脊肌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曲线下面积减少(静息状态中位数差值为15.0,95%CI:11.25~18.25;运动状态中位数差值为13.50,95%CI:8.25~1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Z=﹣6.080;运动状态Z=﹣4.876,P<0.05);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减少(中位数差值为18.0μg,95%CI:16.0~20.0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10,P<0.05);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患者满意度提高(中位数差值为2.0,95%CI: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40,P<0.05).结论 术前单次竖脊肌阻滞可以减轻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阿片药物用量、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