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高氧液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住院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 112例 ,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 (5 8例 )和对照组 (5 4 )例 ,于治疗前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的测定 ,同时评定GCS评分的变化。结果 经高氧液治疗 ,治疗组NSE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的病损程度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112例,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在早期静脉氧疗组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伤后30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s,GCS)为9.8,较对照组的6.6显著升高;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的病损程度,显著改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意识状态及其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3.
大黄素对肾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大黄素对体外培养肾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将20mg·L-1大黄素加入肾小管细胞培养液后12h,肾小管细胞增殖明显受抑,(3H-TdR掺入值2945.33±1516.24cpm·well-1Vs对照6368.17±2025.99cpm·well-1,P<0.05)。大黄素抑制肾小管细胞增殖与c-myc原癌基因和TGF-β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联系。提示,大黄素抑制肾小管增殖可能通过其它调节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94.
海绵窦肿瘤直接显微切除(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海绵窦直接手术是极其困难和具有很大的风险。本文报告4例海绵窦肿瘤采用显微手术直接切除,术后无1例死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还就手术入路、止血方法、并发症等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静脉氧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1 1 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随机分为静脉氧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静脉氧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意识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结论静脉氧疗能改善缺血缺氧状态 ,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促进患者觉醒和血肿吸收 ,缩短病程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6.
赖润龙  周德祥  郑丰任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845-7847,F003
背景:亚低温已作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措施之一,但对亚低温治疗的指征、时程和疗效仍存在争论。继发性颅脑损伤尤其是血脑屏障破坏所致血管源性脑水肿相当普遍,亚低温如何保护血脑屏障及降低其通透性等诸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早期亚低温治疗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的影响,阐明亚低温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能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象:实验于2002-05/2002-12在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90只Wistar大鼠(常温对照组10只、常温损伤组40只、亚低温治疗组40只,常温损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分为伤后3,24,48,72h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0只大鼠)。方法:镧示踪电镜法和干-湿重法。主要观察指标:颅脑损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及其程度,颅脑损伤后不同时相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常温损伤组伤后3h紧密连接初步开放,24~48h紧密连接开放达高峰,72h紧密连接仍大量开放。亚低温治疗组紧密连接仅轻度开放;亚低温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伤后3h:(78.94&;#177;0.38)%,伤后24h:(79.13&;#177;0.56)%,伤后48h:(79、41&;#177;0.71)%,伤后72h:(79.20&;#177;0.44)%]较常温损伤组[伤后3h:(79.56&;#177;0.51)%,伤后24h:(79.80&;#177;0.49)%,伤后48h:(80.46&;#177;0.47)%,伤后72h:(79.83&;#177;0.44)%]明显减少,伤后3,24,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275,2.2069,2.4654,P&;lt;0.05),伤后48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2727,P&;lt;0.01)。结论:亚低温有减轻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程度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亚低温减轻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是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脑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方法脑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84例和对照组78例,于治疗前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测定,同时评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变化。结果经高氧液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明显降低,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治疗后20d、30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定,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脑组织的病损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8.
肾髓质髓袢升支粗段小管的分离技术郑丰,周虹关键词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微分高肾单位由肾小球、近端小管、髓袢、远端小管、集合小管等部分构成。其中每一部分均有不同的功能,它们共同参与了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调节。要了解肾脏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离子转运、代谢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
报告严重脑外伤的持续颅内压监护63例,发现颅内压与颅内血肿的病程、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变化先于临床症状出现。认为颅内压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血肿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0.
150年前Cooper报告用指尖直接轻压动物的脑子可引起心率减慢,重压可致昏迷。Von Bergmann证实了颅内压(ICP)增高本身可以引起脉博与呼吸减慢。他提出当ICP升高达到与颈内动脉收缩压相等时,动物不可避免地会死亡。Wyhter用腰穿使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