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肥胖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流行病,它不但是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能引发及加重慢性肾脏病.肥胖引起的肾脏病被称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国外由Weisinger等[1]于1974年首先报道.  相似文献   
322.
目的研究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病变进展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酶染色技术,检测人轻度MsPGN、中度MsPGN及重度MsPGN时,肾组织中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及细胞外基质成分(Ⅳ型胶原、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及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轻度MsPGN时,肾小球中无TGFβ1、β2、β3及其受体(TβRI)的表达。中、重度MsPGN时,上述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在肾小球中表达并增加。同时肾小球中细胞外基质各成分的含量也显著增加。结论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均参与了人MsPGN时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聚积  相似文献   
323.
患者男 ,2 4岁。因水肿、尿少 5个月 ,加重 3d ,于 2 0 0 1年 6月 1 5日入院。患者于 5个月前无诱因水肿、腹胀、尿少 ,B超示肝脾增大 ,诊为“肝硬化” ;服中药 2周 ,无效。转院后发现血肌酐 (Scr) 32 0 μmol/L ,双肾增大 ,肾穿刺活检怀疑“新月体肾炎” ,未经治疗而转入我院。入院前 3d尿量减少至 2 0 0ml/d ,Scr由 32 0 μmol/L升至 72 6μmol/L。 1 2年前发现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异常 ,具体不祥 ,肝功能正常。 2年前发现脾大。无关节痛、皮疹、光过敏和口腔溃疡。体检 :BP1 4 0 / 60mmHg(1mmHg=0 1 3…  相似文献   
324.
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恶性高血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恶性高血压(MHPT)患者的临床与肾脏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11年来收治的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9~51岁)MHPT患者的血压、眼底、尿和肾功能变化,对比分析原发性和肾实质性MHPT的临床与肾脏病理改变。结果27例MHPT患者中原发性、肾实质性和肾血管性分别为10例(37.0%)、10例(37.0%)和1例(3.7%),病因不明6例(22.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是肾脏受累的主要表现。与肾实质性MHPT相比,原发性的MHPT尿蛋白量较少(P=0.001),多数病人有高血压家族史(7/10)。13例MHPT肾脏病理:原发性MHPT肾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内膜重度增生,呈现典型的洋葱皮样改变,肾小球为缺血性改变;肾实质性肾小动脉壁厚,细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呈严重炎症病变。部分原发性MHPT经长期治疗肾功能可明显改善。结论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MHPT不少见,临床易误、漏诊;原发性与肾实质性MHPT的临床、肾脏病理改变及其预后均不同。  相似文献   
325.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对44例病因、病理类型和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同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研究(包括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5例、结节性硬化性糖尿病肾病10例,膜性肾病19例)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损伤,并进行TGFβ1、α-SMA、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它们与肾小管间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肾小球的损伤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TGFβ1的表达位于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Ⅰ、Ⅲ型胶原和肌纤维母细胞(α—SM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增生的肾间质,其中,Ⅰ、Ⅲ型胶原还见于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它们的表达均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关。肾小管TGFβ1的表达还与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相关。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又与肾间质Ⅰ、Ⅲ型胶原表达相关。结论 损伤的肾小管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受缺血缺氧、尿蛋白和尿糖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途径,产生多种细胞因子(TGFβ1等)和表型转化(产生Ⅰ、Ⅲ型胶原等),在人类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至肾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都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研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于揭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动物实验证实,损伤和再生的肾小管能够合成和分泌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l],而且细胞 因子对靶细胞的作用需要相应的受体。我们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FGF及其相应的受体(FGFR)在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增生硬化性肾炎的肾穿刺组织的表达情况,试图阐明FCF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选自1996年到1997年北京 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