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对比分析胸部X线与C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的特点,为指导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39例术前胸部X线与CT,术后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X线表现和CT特点.结果 CT诊断与胸部X线比较,在厚壁空洞、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血管凝聚征、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检查费用较贵、密度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低、扫描时间相对较长、辐射较大,而X线检查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在普查和初步诊断肺癌时,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对肺癌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KDR和大肠癌间质新生血管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监测86例大肠癌组织VEGF及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鄄crovesseldensity,MVD),分析VEGF、KDR和MVD及其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及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KDR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结论KDR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有促进作用。KDR、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托固定对1-5岁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施予同样的手术方式和治疗,观察组术后不戴颈托,坚持常规功能训练.对照组在术后5 d~1个月于非功能训练期间戴颈托保持头部置中立位.随访2年,由专人按lee先天性肌性斜颈功能评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未见复发,两组颈部活动、头部倾斜及面部不对称3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岁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术后是否予颈托固定对远期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海  陈筱潮  夏小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66-2469
目的:观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固相免疫放射试验测定50例EH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P选择素(Ps)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红细胞压积(HCT)、vWF及Ps比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P〈0.01);联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与钙通道阻滞药(CCB)治疗6周后HCT、vWF及P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无显著相关性,而与HCT、vWF及Ps显著相关(P〈0.01)。结论:EH患者vWF及Ps浓度升高,联用ACEI与CCB降低血压能改善EH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 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 以期加深对严重创伤后慢性危重症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276例。入选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27分, 年龄≥18岁, 住院时间>15 d。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APACHE Ⅱ评分, 以及伤后第3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等资料, 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结果并发PICS患者为PICS组(102例), 不伴PICS的患者为N-PICS组(174例)。PICS组与N-PICS组相比, 年龄偏大, 伴发颅脑与胸部损伤多。在伤后第3天, PICS组IL-6、IL-10水平更高, Treg细胞比率更高, NK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活化T淋巴细胞比率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年龄>65岁(OR=2.375, 95%CI: 1.442~4.531)、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OR=2.846, 95%CI: 1.522~5.361)、GCS≤8分(OR=3.431, 95%CI: 1.843~8.512)、伤后早期IL-10>10 pg/mL(OR=2.173, 95%CI: 1.751~5.614)、Treg细胞比率>7%(OR=3.871, 95%CI: 1.723~6.312)是严重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GCS评分、伤后早期IL-10和Treg细胞比率可作为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早期警示因子的发现将为早期甄别严重多发伤后潜在并发PICS的高危患者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16.
每月约有10,000名美国人接受心脏除颤器(ICD)植入治疗,以帮助建立健康的心脏节律并预防心源性猝死。但美国心脏协会提出,装置心脏除颤器患者,同时应植入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支持。最近发表于《循环》杂志的一份AHA声明纳入如下建议,例如确保接受ICD植入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大鼠和小鼠急性吸入2小时LC_(50)各为248.2mg/m~3和155.2mg/m~3。一次吸入56mg/m~3·小时,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抑制,但恢复较快。亚慢性毒性的明显毒作用浓度为25mg/m~3。无作用浓度为5mg/m~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型的防治鼠疫的基因疫苗。方法将鼠疫杆菌F1抗原结构基因caf1构建至pHSS6-mTn-3xHA/lacZ转座文库质粒中,将此重组质粒经Not Ⅰ酶切线性化,然后以醋酸锂法转化至酵母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再以尿嘧啶缺陷型培养基对阳性转化子进行筛选。结果转化子经菌落PCR方法分析鉴定,证明其为重组阳性转化子。结论以同源重组方式构建酿酒酵母表达系统,用以表达鼠疫杆菌F1表面抗原,为经消化道途径实现对鼠疫的基因防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方法,结合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MCV)的测定,探讨了二硫化碳(CS_2)对大鼠神经系统影响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染毒2周后MCV明显减慢,染毒第6周后VEP有明显改变,并于染毒第8周后见到SEP的改变。提示,CS_2 较早损害周围运动神经,随后影响视觉和体感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邓海  何凤生 《卫生研究》1993,22(2):72-74
介绍使用VibratronⅡ型振动觉测定仪测定双手食指和双脚趾振动觉阈值的方法。发现在健康成人中振动觉阈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男、女性别间和个体左、右两侧间均无显著差异。将105名健康成人按年龄分为20~30、31~40和41~60岁3组,其食指和趾的振动觉阈值正常范围分别为0.52~1.83、0.58~2.18、0.71~3.34振动单位(VU)和0.55~4.25、1.00~4.70、1.42~5.64VU。以此正常范围的上限为标准,对41名丙烯酸胺(AA)作业工人进行检查,振动觉功能减退的检出率为58.5%。而用临床上常用的音叉法检查时,在同组工人中检出率仅为36.6%。所以振动觉阈值测定是一种灵敏、准确、适用于现场筛选的感觉功能检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