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蔡传湘  胡明新  杨军  冯增光  邓宁 《西部医学》2009,21(11):1888-1890
目的使用大脑状态指数(CSI)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观察靶控(TCI)异丙酚麻醉时芬太尼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芬太尼组靶控芬太尼1.5ng/ml,效应室浓度稳定10min后给予靶控异丙酚(维持靶控芬太尼);对照组则只靶控异丙酚,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每5min递增0.5μg/ml,试验开始后每20s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并记录实时靶浓度值、CSI值和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值,至MOAA/S为0分后调整以原靶浓度继续5min停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丧失语言反应(LVC)和意识消失(LOC)出现在更高的CSI值和更低的异丙酚的效应室靶浓度(EC)值。研究计算得出了两组患者出现LVC、LOC时相应的CSI和异丙酚的EC(μg/ml)及其它们的95%可信区间。结论芬太尼明显增强异丙酚的临床镇静效果。研究得出的相应的各CSI值和异丙酚的各EC值为CSI麻醉深度监测和靶控异丙酚提供了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重组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 (HBscFv)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活性作用 ,探讨HBV转基因小鼠作为HBsAg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活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工程菌表达的HBscFv包涵体经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两步纯化后 ,分步透析复性。复性后的HBscFv(0 .9g L)经尾静脉注射HBV转基因小鼠 ,一定时间后测定鼠血清中HBsAg的浓度 ,计算抗体注射前后HBsAg浓度下降的百分比 (结合率 ) ,同时以人血源HBsAbIgG(40U ml)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 两步纯化获得纯度达到 98%的重组HBscFv。HBscFv制品能够结合转基因小鼠体内的HBsAg,其结合率为 (30 .4 7± 9.85 ) % ,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与HBsAbIgG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对照品HBsAbIgG的结合率为 (39.0 0± 7.4 3) % ,与生理盐水组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0 1)。比较HBscFv和HBsAbIgG的结合率及其浓度 ,求得HBscFv的结合效价为 31.5 8U mg。结论 HBscFv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具有特异性结合HBsAg活性 ,HBV转基因小鼠可发展为评价HBsAg特异性抗体的体内结合活性的候选模型。  相似文献   
63.
人源性抗HBsAg单链Fab基因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Fab的结构与亲和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重叠PCR,将人源性抗HBsAg Fab的H和L链基因融合构建单链Fab基因,并将其转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以单链Fab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氯化锂转化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将获得的重组酵母在摇瓶中培养进行重组单链Fab的可溶性表达。表达上清经硫酸铵沉淀及亲和层析纯化后,用直接ELISA检测表达产物和纯化Fab的活性: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单链Fab在毕赤酵母中获得分泌型表达。薄层扫描显示,在摇瓶中培养毕赤酵母表达的单链Fab约为5~10mg/L。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度达97.8%的重组单链Fab。经直接ELISA测定的结果显示,重组单链Fab具有较好的结合HBsAg的活性。结论:通过重叠PCR构建的融合单链Fab基因,可成功地在毕赤酵母中获得分泌型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结合HBsAg的活性。  相似文献   
64.
生活方式干预是慢病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的综合干预方案成为慢病管理模式研究的新趋势。面对干预复杂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的挑战,一个标准、细致、综合的框架有利于对干预方案进行解构分析,从而促进干预的质量和效果提升。本研究提出健康行为改变干预本体,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干预内容进行分类提取,得到行为改变技术及其属性的重要术语集合,通过七步法结合OWL建模语言完成本体构建;并以面向高血压院外管理的干预方案为例进行验证,评估其干预方案。所得术语集合包括22个适用于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的慢病管理饮食和运动场景的行为改变技术,以及102个行为改变技术实施过程属性,健康行为改变干预本体共有128个类,51个数据属性,16个对象属性。基于本体将高血压干预方案转换为层次清晰、过程明确的干预单元组合,对其评估结果表明方案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共14种,覆盖率为63.64%。该本体能够应用于慢病管理相关场景的干预设计、描述和分析评估等环节,有利于知识的组织与共享。  相似文献   
65.
抗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源性抗体(Fab)在临床上有防治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前景,如用于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和治疗性乙肝制剂等。本文将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得到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基因,通过重叠PCR的方法借Linker将Fab的轻链(L链)和重链(H链)融合构建单一的链,即单链Fab(Single chain Fab)基因,并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中。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合成耳壳藻内酯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化学合成高效海洋药物前导化合物的可能途径。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耳壳藻内酯-1能够显著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对突变体P~(53)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经(±)耳壳藻内酯-1处理细胞G_0/G_1期细胞数显著增加,且有量效依赖关系。(±)耳壳藻内酯-1经体内给药,S_(180)肿瘤细胞显示有DNA梯状分布。结论:(±)耳壳藻内酯-1能够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启动细胞自身的调控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调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谢军  邓宁 《广西医学》2002,24(4):569-570
患者男性 ,34岁 ,住院号 98462 5。因从高处跌伤在院外治疗 2个月于 1 998年 9月 1 8日入院。诊断 :( 1 ) T10 椎体爆裂骨折并双下肢截瘫 ;( 2 )骶部巨大褥疮并感染。褥疮类圆形 ,纵横径为 1 1 cm×1 0 cm,深达骶骨 ,骨膜坏死 ,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根据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滴注 ,创面彻底清创 ,外敷敏感药物及褥疮膏 (自制 ) ,治疗7日 ,创面无坏死组织 ,再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即行手术治疗。在进行皮瓣转位前彻底清创 ,然后按褥疮实际面积设计皮瓣 ,实际皮瓣要加大 2 0 %。具体设计褥疮两侧臀大肌 V形肌皮瓣如下 :V形开口即…  相似文献   
68.
谢军  邓宁 《微创医学》2003,22(4):490-491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普及,很多基层医院都开展了椎弓根钉固定术,该技术的关键是螺钉的准确置入.为找到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法,本文对三种置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染矽尘小鼠早期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的表达情况,以探讨bFGF在矽肺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小鼠矽肺...  相似文献   
70.
邓宁  岑文广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924-92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35例患者在本院及外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2个月,平均26.8个月。效果优28例,良5例,差2例。结论误诊、漏诊,定位错误,术式选择不当,椎间盘突出髓核残留、漏切,椎管狭窄未彻底减压,节段不稳无预防性内固定,骨赘未切除,止血不彻底、暴露不清导致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术后功能锻炼不当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