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4 毫秒
91.
目的:探讨膝冷痛与软骨下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的相关性。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92例伴有膝冷痛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所有患者行MRI检查,将有BME的4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无BME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6例,女41例;年龄36~87(63.2±12.3)岁。对照组男10例,女35例;年龄48~84(62.7±8.3)岁。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采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价关节退变程度,膝冷痛评分评价膝冷痛程度,采用WORMS评分评价BME分级。分析两组膝冷痛程度差异以及膝冷痛与K-L分级、BME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膝冷痛评分(15.55±7.68)分高于对照组的(9.42±5.50)分(t=4.383,P<0.001);膝冷痛程度与K-L分级之间无相关性(χ2=2.138,P=0.907);膝冷痛程度与BME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9.709,P<0.001),两者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s=0.509(P<0.001)。结论:KOA患者的膝冷痛与K-L分级无关,与BME分级有关。有BME的KOA患者膝冷痛更加明显,BME的严重程度往往与膝冷痛程度相关,存在BME越严重则膝冷痛程度越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周晋  刘惠  肖美凤  杨岩涛  刘文龙  邓凯文  贺福元 《中草药》2018,49(18):4205-4211
中药为多成分体系,除了重视单成分成药性研究外,其重点应放在如何整合单成分成药性规律,构建适宜中药多成分的成药性研究体系。中药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其成药性已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完成,疗效确定;目前最关键问题在于怎样对疗效明确的中药成分群进行归属并确定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开发出组分中药。然而,怎样在单成分特性理化与生物性质基础上,整合形成多成分的表观理化与生物性质是中药成药性与制剂制备研究的关键。因此,中药的成药性研究既要完成单成分成药性的研究,还要利用中药配伍原理和现代超分子化学理论,研究中药多成分"分子社会"经配伍后其成药性变化规律,并与制剂、化学修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药新药创制的成功率。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的自主"气析"作用规律对中药成药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TZDs)是一类新的胰岛素增敏剂,作为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激动剂,减弱胰岛素抵抗,干预胰岛β细胞受损病程,达到降糖与降低血管并发症危险治疗目的,具有很好发展前途,但其也存在引发增加体重、低血糖、水肿、水潴留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基于近10年来文献研究中关于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穴位及靶点研究,利用网络针灸学方法,探究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穴位及生物学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7月—2019年7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实验研究文献,获得针刺选取穴位及其归经、有效治疗靶点,建立经脉-穴位-靶点数据库,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建立经脉-穴位-靶点网络模型,通过基因功能富集平台DAVID进行GO分析及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37篇,涉及腧穴65个、靶点371个,筛选出18个关键靶点及8个有效穴位,得到8条主要富集结果及8个关键通路。结论:通过分析推测针刺可能通过调节相关关键靶点而影响TNF、NOD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凋亡等过程,达到治疗脑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阐明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总量统计矩的数学模型与参数关系,示范性地用补阳还五汤中11种成分进行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研究,探讨其量-时关系,包括代谢时间和色谱保留时间关系。方法 采用HPLC/MS法测定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等11种成分的药物浓度,并根据已建立的中药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的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参数。结果补阳还五汤中11种成分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参数分别为AUCT为432.9 ng·h·m L-1,MRTT为2.185 h,VRTT为5.259 h2;CLT为82.95 m L·h-1;VT为139.9 m L;95%的代谢时间区间为[0,6.680]h。谱动学的VUCT为457.5 ng·h·min·m L-1;MCRTT为5.625 min;VCRTT为7.949 min2<...  相似文献   
9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核心腧穴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和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建库至2023年1月25日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分别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及组间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涉及腧穴57个,总频次435次。高频腧穴为睛明、风池及太阳等;选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及下肢部;腧穴归经以足三阳经为主;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腧穴关联规则显示“睛明-风池-太阳”为高频穴对;腧穴组间聚类分析得到3个类群。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以“睛明-风池-太阳”为核心处方,重用阳经,尤以足三阳经为主,遵循远近配穴原则,灵活运用开窍穴,起到醒脑开窍、明目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97.
临床药师对1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肺部感染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了分析与监护,同时为患者提供了用药指导,配合医师提高了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本病例实际情况,对医师用药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药师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让药学知识与临床实际更好地结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为类似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