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介绍何立人教授应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病的经验.其临床辨证注重辨证辨病结合,脾肾同治,阴阳相配,方药对证,善用药对,大方复治;组方配伍注重五脏相关,辨证施补,不求峻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北燥证对糖尿病大鼠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和CD4+T、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6只正常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环境T2DM组、西北燥证T2DM组,每组8只。另选正常大鼠8只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的变化,比较各组大鼠AQP1、AQP3、CD4+T、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CD4+、CD8+与AQP1、AQ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13.
杨丽君  辛效毅 《河南中医》2013,33(5):650-65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首先要建立治未病的意识,做到未病养生、防病于先等几个方面;其次,糖尿病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阴虚燥热型,需要拓宽思维,具备与时俱进的辨证能力.历代医家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不同的见解,核心是辨证论治,这是中医治病原则;西医在降低血糖的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病因、病理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在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并发症方面目前尚有很多空缺,因此中医应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点放在早期预防和并发症上,则更易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高血压病(essen tial hypertens ion,EH)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侵害心、脑、肾、血管、眼底等靶器官,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研究发现[1],中、青少年患者的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发展。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但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多不统一,现将近几年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及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作以归纳。1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祖国医学中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血浆ET水平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而血浆内皮素(ET)升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子而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血浆ET水平变化与中医辨证关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化湿泄浊汤影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IL-6 TNF-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来探讨化湿泄浊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化湿泄浊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IL-6、TNF-α1次。结果:化湿泄浊汤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心绞痛IL-6的水平(P<0.01),对TNF-α影响不大(P>0.05)。结论:化湿泄浊汤通过降低IL-6水平来稳定动脉粥样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基础药物治疗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片7.5 mg,1次/w、双氯芬酸纳缓释胶囊50 mg,2次/d;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治疗后两组关节压痛数和晨僵时间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 VAS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治疗后 ESR 和 RF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灸联合基础药物治疗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中医症候,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唇香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PPAR 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影响及机理的研究.方法 将70只6-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2w后,随机处死10只,取主动脉根部,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并确定AS形成后,其余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中药对照组(血脂康)、西药对照组(辛伐他汀)及复方唇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每组10只给药,12w后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PPAR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唇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的PPAR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增大、血清MMP-9含量下降(P<0.01);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西医对照组的PPARγ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增大,血清MMP-9含量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唇香草颗粒可通过增大AS斑块中PPAR γ的区域面积百分比,降低MMP-9含量,对动脉硬化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浅谈李东垣“阴火”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