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85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2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时"气上"、"气逆"的含义、"气上逆"与"气横逆"是否可以同时发生、"怒则气上"与"怒则气逆"何者能够完全或较好地概括"怒"的致病效应等进行了探析.认为"怒则气逆"可以很好地概括"怒"的致病效应.  相似文献   
83.
股骨头坏死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骨头缺血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及缺氧而引起髋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继而造成股骨头塌陷,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激素和酒精的摄入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常见的两大病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提出的学说主要有:脂类代谢紊乱学说、骨内高压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二次碰撞学说等.本文就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含5-氟脲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转移性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4例晚期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30例给予含5-氟脲苷方案化疗,联合治疗组34例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口服。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副作用、卡氏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单纯化疗组缓解率33.3%,联合治疗组缓解率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便秘和神经毒性有所增加(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5-氟脲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转移性肠癌可提高疗效,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5.
丁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使用疏血通、胞磷胆碱、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口服,200mg/次,3次/d,14d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测定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值。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显效率为66.67%,死亡1例;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显效率为36.67%,死亡2例。两组间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APTT值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对死亡率和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6.
背景: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廓清剂,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等重要药理作用,目前有关白藜芦醇在减轻骨骼肌损伤、促进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血清丙二醛和肌细胞浆Ca2+浓度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动物实验,于2007-08/2008-06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实验室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蒸馏水组(n=40)、白藜芦醇组(n=32)。白藜芦醇制剂购自湖南省洪江华光生物有限公司。 方法:白藜芦醇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白藜芦醇制剂60 mg/kg,蒸馏水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蒸馏水,连续2周。2周后,将大鼠在动物跑台上进行一次性下坡跑运动,速度为16 m/min,下坡坡度为16°,5 min运动,2 min休息,总运动时间为120 min。运动过程中采用人工驱赶和声刺激,不使用电刺激。 主要观察指标: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48,72 h电镜下观察比目鱼肌纤维Z线,TAB法测定血清丙二醛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肌细胞浆Ca2+浓度。 结果:与蒸馏水组比较,白藜芦醇组镜下肌纤维损伤程度减轻,骨骼肌细胞Z线异常百分率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48,72 h比蒸馏水组分别降低了50.34%,52.67%,52.65%和53.26%(P < 0.05),离心运动引起的血清丙二醛升高程度分别下降了27.7%,29.56%,34.38%和27.79%(P < 0.05),胞浆Ca2+浓度分别降低了27.53%,25.84%,22.14%和11.62% (P < 0.05)。 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离心运动后血清丙二醛浓度和肌细胞浆Ca2+浓度,减轻运动导致的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87.
目的构建小动物心室压力钳方法,观察机械刺激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探索心脏机械电反馈现象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末期牵张左心室,观察心室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结果当左心室分别被强度为130 mmHg、140 mmHg、150 mmHg的额外牵张刺激钳制时,左室MAPD90〔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onophasic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upstroke to the level of 90%)〕较正常分别延长15.4%、26.1%、44.4%(P<0.05),左室MAPD20、MAPD50无明显变化;牵张前后右室MAPD20、MAPD50及MAPD90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能较准确地模拟生理、病理生理条件下心室内的负荷变化情况,并能灵活地对心脏施加机械刺激,为在器官水平上研究心脏机械电反馈(mechano-electricfeedback,MEF)提供了压力控制方法上的改进;左心室复极末期牵张刺激可引起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延长、复极减慢,右室则无明显改变,提示该刺激直接导致了左心室上内向电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NBT法测糖化血清蛋白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对受检者血清在Olympus AU640上进行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系统研究了NBT还原法测糖化血清蛋白的精密度、稀释线性及干扰因素等。结果NBT法精密度较高,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2%~5.52%和5.32%~7.3%,回收率为94.58%~100.98%。结论NBT法测糖化血清蛋白精密度较高,结果可靠,适合基层医院检验科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中国人脂朕素基因SNP 11391G/A和 11371C/G位点变异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PCR RFLP技术在258例(86例非糖尿病者和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大连地区汉族人检测APN基因SNP 11377C/G和 11391G/A变异情况,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1377C/G多态性与糖尿病发病无关, 11391G/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χ2=7.662,P<0.005)。结论APN基因 11391A基因变异可能与变异携带者胰岛细胞代偿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90.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微量清蛋白(u-Alb)的影响。方法将3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根据24h尿微量清蛋白分为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两组患者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治疗方法不变,治疗组加用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结果治疗组:A组(早期。肾病组)与B组(临床肾病组)治疗后,24h尿微量清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银杏达莫注射可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