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期第2阶段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关节镜下单侧腘绳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26例,分为两组:医用透明质酸凝胶注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18~43岁,平均(28.27±12.30)岁,病程1~40 d,平均25 d,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个月行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的患者,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透明质酸钠凝胶未注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16~45岁,平均(29.14±10.23)岁,病程1~36 d,平均26 d,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个月后未行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之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轴移试验和Lachman试验检查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在对术后4、6、8、12、24周时患者在该段康复期的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围的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在各时间点和组间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关节活动度各时间点与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354,P0.001)。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在注射后6、8、12、24周注射组均优于未注射组,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6周与8周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注射组优于未注射组。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第2阶段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可以在术后康复期较好的提高患者的各项膝关节功能,在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中有确切疗效,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不同体位固定下膀胱充盈对宫颈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肿瘤医院已经接受容积调强弧形治疗技术放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通过放疗治疗计划系统对膀胱体积进行测量,分别筛选出行两种固定方法(仰卧位组与俯卧位组)的患者共86例,每组43例。分析两组患者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膀胱、小肠、直肠、乙状结肠、结肠的V30、V40及平均受量(Dmean)。通过表格对采集数据生成趋势图并读出每条趋势线R平方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膀胱、小肠、直肠、乙状结肠、结肠的Dmean、V30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下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结肠较仰卧位的V40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下膀胱充盈程度与各危及器官的V30、V40、Dmean对应数据拟合度较高,随着膀胱容量的增加,各危及器官的受量降低。结论:宫颈癌治疗行俯卧位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优于仰卧位,膀胱体积的增大会使各危及器官照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逐渐增多,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是腔镜外科医生面对的难题之一,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探索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是胃癌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和技巧予以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残胃癌及残胃复发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残胃癌和4例残胃复发癌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分析手术的方式、方法、难点及技术要领。结果在腹腔镜下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6例,行姑息性全胃切除1例,中转开腹1例。腹腔镜手术平均用时(310±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0±80)ml,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17.5±6)枚。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平均(3.5±1.5)d,进食时间平均(3.5±1.5)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4±1.5)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4~13个月,发生肝脏转移死亡1例,余7例病人仍生存。结论残胃癌和残胃复发癌在腹腔镜行手术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创伤比开腹手术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通过将不同压力CO2气腹环境下培养的胃癌MKN-45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CO2气腹对胃癌细胞体内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MKN-45细胞置于0、10、12和15 mm Hg CO2气腹环境下培养4 h,然后取2×106个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3周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再对各组移植瘤行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0、10、12 mm Hg CO2气腹组裸鼠移植瘤成瘤时间、肿瘤体积和重量(分别为7.8 d、7.2 d、7.8 d;1.2 cm3、1.3 cm3、1.3 cm3;1.5 g、1.9 g、1.6 g)与对照组(分别为7.3 d、1.2 cm3、1.4 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mm Hg CO2气腹组移植瘤成瘤时间(12.5 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肿瘤体积(0.5 cm3)和重量(0.5 g)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0、10、12 mm Hg CO2气腹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内Ki-67抗原阳性率(61.2%、60.5%、63.4%)与对照组(59.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Hg CO2气腹组的阳性率(27.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临床常用压力CO2气腹对胃癌MKN-45细胞体内生长增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体内模拟腹腔镜气腹环境,探讨CO2:气腹对裸鼠腹腔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棵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行开腹探查;5 mmHg(1 mmHg=0.133 kPa)CO2气腹组(B组);8 mmHg CO2:气腹组(C组);每组9只.人胃癌细胞SGC-7901棵鼠腹腔注射后建立CO2气腹胃癌细胞裸鼠腹腔种植模型,气腹持续1 h.建模后每周秤体质量,观察各组裸鼠生长情况和腹腔成瘤情况.28 d后处死解部裸鼠,记录腹水量、腹腔各脏器、穿刺口和腹壁切口成瘤情况和肿瘤数,测量肿瘤最大径、总重量,并检测胃癌种植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mRNA的表达.结果 各组裸鼠成瘤率100%.各组裸鼠体质量、腹腔不同脏器成瘤率、腹水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结节数:A组(7.4±2.5)个,B组(7.3±2.4)个,C组(7.5±2.1)个.肿瘤最大径:A组(7.0±2.2)mm,B组(6.9±2.0)nnn,C组(6.8±1.9)mm;肿瘤重量:A组(0.99±0.30)g.B组(0.87±0.20)g,C组(0.91±0.13)g.Hpa mRNA表达指数:A组0.41±0.07,B组0.45±0.06,C组0.43±0.09,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5 mmHg和8 mmHg气腹压力下,CO2:气腹不促进胃癌细胞裸鼠腹腔内增殖和侵袭转移,也未明显影响胃癌细胞成瘤组织Hpa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9.
腹腔镜胃癌手术对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转移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和开腹胃癌手术对胃癌细胞种植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6年11月间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45例和开腹胃癌手术中的41例患者术前、术后腹腔冲洗液各100ml,进行腹腔脱落肿瘤细胞学检查。腹腔镜组,气腹后通过套管针侧孔引出CO2气体,经过100ml生理盐水的滤过后,收集过滤液进行肿瘤细胞学检查。腹腔镜组术后用100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腹腔镜器械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检查。所有液体离心取沉淀,涂片固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结果腹腔镜气腹CO2气体滤过液中未观察到肿瘤细胞;腹腔镜器械冲洗液发现3例阳性(6.7%);两组术前腹腔冲洗液中肿瘤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60.0%和60.9%,术后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3.3%和56.1%,两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无明显差异。腹腔冲洗液与胃癌TNM分期有关,两组肿瘤细胞Ⅲ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Ⅱ期,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即两组中胃癌细胞阳性检出率在肿瘤的病理分期越晚,阳性率越高。结论 CO2气腹不会引起肿瘤细胞的播散。腹腔镜术中器械污染是引起切口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镜手术不增加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食管癌放疗剂量学的差异。方法应用IMRT治疗计划系统治疗食管颈段与胸上、胸中段及胸下段癌患者各10例,分别采用3D-CRT及IMRT,比较2种计划PTV靶区各项参数及各项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剂量、平均肺受量(MLD)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结果颈段及胸上段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及靶区计划体积(PTV)剂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中段组,IMRT较3D-CRT在CI、靶区剂量不均匀指数(HI)、肺组织保护方面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下段组,靶区CI、PTV剂量学及HI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不同部位的食管癌中,IMRT的靶区CI明显优于3D-CRT;胸中、下段癌的HI,IMRT明显优于3D-CRT;食管颈段及胸上段癌、胸下段癌在肺及脊髓保护方面,IMRT未见明显优于3D-CRT;食管胸中段癌,IMRT的肺组织保护明显优于3D-CRT,但在脊髓及心脏保护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