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6~8股腘绳肌肌腱进行单束双隧道重建,4孔指骨钢板对移植物行悬吊式固定。术后1 a随访,并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2例患者(92.31%)Lachm 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 an试验阳性,12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阳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47.77±1.96提高至95.38±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2.
综述了近期关于超滤和微滤膜孔结构控制的一些研究工作,介绍了相转化法制备聚合物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液-液分相、固-液分相,凝胶化等相转变过程,并依此解析了超滤和微滤膜中常见的结构形态。最后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探讨了对超滤和微滤膜孔结构进行控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53.
颈椎间盘退变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关于颈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多 ,但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 ,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颈椎间盘退变早期的影响因素1 1 软骨终板的改变软骨终板渗透是椎间盘营养供应的主要途径。年龄与应力等因素可引起软骨板内软骨细胞与基质成分的改变。成人软骨终板厚度约为 1mm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薄 ,中年以后软骨终板可出现裂隙与破裂 ,且随年龄增长软骨终板血管数目减少 ,血流减慢淤积 ,蛋白多糖含量减少 ,终板逐渐钙化 ,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这些改变不仅影响椎间盘细胞的营养供应 ,妨碍废物的排出 ,破坏基质代谢平衡 ,还…  相似文献   
54.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以评估治疗这类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5~9天的患者60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非高压氧治疗组)各30例,观察患者入院时及高压氧治疗前、后1、2、3、4周的GCS评分;比较高压氧治疗开始前、高压氧治疗4周、入院后3月的随访GOS分级提高的患者数;比较高压氧治疗4周和入院后3月内的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压氧后2、3、4周GC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两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提高患者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4周内拔除气管套管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及预后有疗效;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恢复早期治疗作用较后期突出。  相似文献   
55.
基因治疗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细胞因子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基因治疗组(浅层、全层)家兔C2~3、C3~4、C4~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1个月后用耳缘静脉气栓法处死动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颈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含量,并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各组动物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结果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也明显增厚(P〈0.01),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颈椎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而软骨终板钙化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二者呈高度正相关。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异丙酚(propofol,PPF)预处理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复苏+英脱利匹特对照组(R+intralipid)、复苏+异丙酚低剂量预处理组(R+PPF 10 mg/kg)、复苏+异丙酚高剂量预处理组(R+PPF 50 mg/kg)。实验组窒息前10 min腹腔注射10%异丙酚10 mg/kg或50 mg/kg。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并在复苏后3 d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复苏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P<0.05),异丙酚预处理则能显著改善复苏导致的行为学改变(P<0.05)。Nissl染色结果表明,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稀疏、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异丙酚预处理(10 mg/kg或50 mg/kg)后,神经元的数量和排列模式均有显著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肺复苏后,海马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而异丙酚预处理(10 mg/kg或50 mg/kg)组caspase-3的表达与英脱利匹特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可能通过改善心肺复苏后的神经元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患者 ,男 ,19岁。主因颈部外伤致疼痛、活动受限 15d入院。患者于 15d前跳水时头部撞击池底 ,当即感到头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查体 :颈部无明显畸形 ,颈部伸屈、旋转活动受限 ,枕下压痛明显 ,四肢及躯干感觉运动正常。颈部X线片及CT显示经枢椎双侧椎弓骨折 ,分离移位大于 2mm ,颈 2椎体向前移位 5mm ,并与颈 3成角畸形。入院诊断 :枢椎椎弓骨折。在局麻下行颅骨牵引 ,起始重量 2kg ,3d后拍片未复位 ,加大牵引重量为 4kg ,并使颈部轻度后伸 ,1周后拍片颈 2椎体基本复位 ,椎弓骨折移位小于 1mm ,然后维持重量 2kg牵引 5周 ,…  相似文献   
58.
儿童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是引起儿童斜颈的常见原因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此病患儿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2例 ,女性 4例 ;最小 6岁 ,最大 12岁 ,平均 8.5岁 ;病程最短 5h ,最长 8天 ,平均4 .5天 ;有外伤史 2例 ,其中 1例骑自行车摔倒 ,头颈部受伤 ,1例是被同学玩耍时拽小辫受伤 ;2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例无诱因。1.2 临床表现 :6例患儿均有枕颈部的疼痛 ,颈部僵直 ,斜颈 ,颈部不敢活动。查体 :6例患者均有颈部向一侧倾斜并轻度屈曲 ,呈“雄性知更鸟”姿势 ;枕下有压痛 6例 ,颈 2棘突压痛 4例 ;…  相似文献   
59.
2002年7月—2006年7月我院用月骨切除后游离肌腱填塞的方法治疗晚期月骨缺血性坏死,共收治18例,其中14例经过5~50个月随访,腕关节活动好,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20~52岁;右侧14例,左侧4例;职业多为手工劳动者,其中8例有外伤史。临床症状:18例均有不同程度腕部疼痛,腕背月骨处轻、中度肿胀,有压痛。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第三掌骨轴向叩击痛阳性,腕关节活动度下降,手握力降低。18例均作CT或MRI检查,据Lichtman分类,ⅢA期(月骨硬化性改变伴有塌陷)10例,ⅢB期(在ⅢA期基础上伴有舟状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郏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无脱落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1.05%、92.1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95%、7.89%。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