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ABR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听力评估的价值及其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78耳)OSAHS患者(中度5例、重度34例)和34例(68耳)正常成年人分别进行11.1、31.1、51.1次/秒刺激率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组间结果,并与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氧饱和度≤8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8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Ⅴ潜伏期(5.79±0.22 ms)较对照组(5.67±0.24 ms)延长;3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 波Ⅰ潜伏期(1.85±0.18 ms)、波Ⅴ潜伏期(5.98±0.19 ms)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76±0.16 ms、5.82±0.24 ms)延长;在5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Ⅰ潜伏期(1.94±0.26 ms)、波Ⅴ潜伏期(6.09±0.25 ms)较对照组(分别为1.83±0.15 ms、5.99±0.24 ms)延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31.1次/秒时,OSAHS 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31.1-11.1(0.12±0.17ms)较对照组(0.07±0.11 ms)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51.1次/秒时,OSAHS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51.1-11.1(0.21±0.25 ms)较对照组(0.15±0.10 ms)长。ΔⅠ31.1-11.1与LSaO2负相关(r=-0.24),与SIT90(r=0.23)、SIT80(r=0.27)正相关;ΔⅠ51.1-11.1与LSaO2(r=-0.33)、MSaO2(r=-0.35)负相关,与SIT90(r=0.37)、SIT80(r=0.29)正相关;以上差异及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发现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耳蜗及听神经近耳蜗段的损伤。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57例NTDs患儿的母亲和157例非患儿的母亲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年龄(OR=2.850)、流产史(OR=1.453)、接触职业危险因素(OR =3.120)、流感(OR=2.272)及丈夫吸烟(OR=2.072)可能是NTDs发病的危险因素;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叶酸(OR =0.237)为NTDs的保护因素.结论:孕产妇年龄、流产史、接触职业危险因素、流感和丈夫吸烟可能使NTDs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索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并介导5-HT1A受体激动剂对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的改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将成功构建的24只病理性攻击大鼠按照抽签法分为4组,分别为8-OH-DPAT组、8-OH-DPAT+ZL006组、ZL006组、NaCl组,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以1 mg/kg每日腹腔注射并持续2周、PSD-5阻断剂(ZL006)以1mg/kg每隔3天腹腔注射并持续2周.分别在给药前、给药1周后及给药2周后用居住-入侵实验测试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变化,且每次居住-入侵实验前取大鼠眼眶后静脉血.取前额叶皮层、大鼠海马及下丘脑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脑区五羟色胺1A受体(serotonin 1A receptor5-HT1AR)、PSD-95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表达,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 8-OH-DPAT组大鼠攻击总数、攻击持续时间及攻击要害部位比在给药1周及2周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8-OH-DPAT+ ZL006组大鼠仅在给药1周后有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8-OH-DPAT组、8-OH-DPAT+ ZL006组前额叶皮层及海马5-HT1A受体表达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8-OH-DPAT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及海马PSD-95表达高于其余3组(P<0.05);且该组海马GR表达低于其余3组(P<0.05);各组大鼠下丘脑5-HT1AR、PSD-9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给药2周后8-OH-DPAT组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有明显上升(P<0.05),而其余3组在干预前后血清糖皮质激素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SD-95信号通路参与并介导了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血清糖皮质激素的调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加用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同时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及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水平;研究组和常规组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及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水平。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和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和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时,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指标,促进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不同炎症分期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术后治愈标准判断。 方法 将近3年来收治的45 例先天性梨状窝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点将其分为炎症早期、脓肿期和静止期,观察低温等离子内瘘口消融封闭术后的疗效。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33例(占比73.3%),其中17例患儿完成二次内镜下探查,内瘘口均一次性闭合且术后B超检查未见异常;16例患儿未接受二次手术探查,仅B超随访,未见异常;好转11例(占比24.4%),均未接受二次内镜手术探查,术后B超随访可见微管残留,但随访半年以上无临床症状发作;未愈1例(占比2.3%),该例完成内镜探查,内瘘口已封闭,B超复查示微管残留,术后7个月患侧颈部再次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反复,仍在随访中。炎症早期患儿4例,术后短期内出现颈部脓肿2例,切开排脓后痊愈;脓肿期患儿15例,术后随访期间未再出现颈部感染;炎症静止期患儿26例,术后7个月患侧颈部再次肿胀1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声音嘶哑1例(静止期),随访1个月恢复,其余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 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炎症静止期和急性感染期的先天性梨状窝瘘,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推荐作为初治先天性梨状窝瘘方法首选。  相似文献   
86.
张海珠  赵媛 《天津护理》2012,20(4):232-233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证(OSAHS)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婴幼儿手术以全身麻醉为主,婴幼儿对各类全麻药物的摄取和代谢均较快,残余肌松药物的作用易导致呼吸抑制,术后1 h内麻醉恢复阶段容易发生意外或严重并发症。加强麻醉恢复期监护是保证患儿安全,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及早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87.
赵媛  王燕 《全科护理》2012,10(32):3059-3060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治疗技术,它将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效应的音乐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应用于某些疾病康复和身心改善方面,特别是在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中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缓解疼痛,减轻焦虑,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舒适度,进而提高生存质量。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大量的关于音乐疗法的研究结果,将音乐疗法在老年慢性  相似文献   
88.
131I-cRGD环肽对荷黑色素瘤小鼠的靶向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131I标记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cRGD)肽-探讨131I-cRGD对荷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瘤体生长的双重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氯胺T法对cRGD进行131I标记.建立荷黑色素瘤B16株小鼠模型,将20只荷瘤小鼠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4组,每组5只.即实验(131I-cRGD)组、cRGD对照组、131I-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cGGG)对照组和空白对照(PBS)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倚瘤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31I-cRGD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分别达到(89.14±4.57)%及(99.14±0.72)%.治疗第2l天时.各组与PBS组肿瘤体积相比.抑瘤率分别为64.92%(131I-cRGD组)、37.70%(cRGD组)及24.78%(131I-cGGG组);治疗第28天时,处死各组小鼠,其瘤质量(含治疗第2l~28天自然死亡的4只小鼠)分别为131I-cRGD组(6.48±5.19)g、cRGD组(10.81±6.25)g、131I-cGGG组(14.21±5.91)g、PBS组(18.88±7.59)g(F=3.479,P<0.05),131I-cRGD组与PB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各组与PBS组肿瘤质量相比,抑瘤率分别为65.72%(131I-cRGD组)、42.76%(cRGD组)及24.77%(131I-cGGG组).治疗第28天时,各组小鼠净体质量(净体质量=小鼠体质量一瘤质量,含治疗第2l~28天死亡的4只小鼠)分别为(29.12±8.66)g(131I-cRGD组)、(25.89±6.49)g(cRGD组)、(24.29±2.97)g(131I-cGGG组)、(20.92±5.95)g(PBS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F=1.444,P>0.05).结论 131I-cRGD能抑制荷黑色素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对黑色素瘤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9.
黄以哲  赵媛  王秀娟 《武警医学》2002,13(3):173-174
1999年全世界 34 30万成人HIV 1感染者中 45 .77%是妇女 ,每天 16 0 0 0名新感染者中妇女占 5 0 %。 1999年 5 7万 14岁以下感染者中 90 %是感染HIV 1的母亲所生的婴儿 ,他们在出生或哺乳时感染了HIV 1,提醒我们对感染HIV 1的育龄女性引发的母婴传播问题应高度重视。1 HIV 1母婴传播概率在发展中国家 ,在没有药物干预的情况下 ,母婴传播HIV - 1的危险性是 2 0 % 35 %[1] 。研究证明 ,母婴传播的概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如母亲HIV 1RNA滴度和免疫状况 ,HIV 1RNA滴度越高 ,发生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 ,CD4…  相似文献   
90.
由蛋白芯片技术发展而来的多肽芯片,正成为生物学和化学中高通量方法的有力工具。多肽芯片上高度集成上千成万的肽片段,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需微量的样本即可快速获得各项生理学信息。多肽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抗体表位筛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等。同时,多肽芯片在新药开发、药物筛选、药物分析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