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湿生扁蕾中对照品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的制备方法.方法 湿生扁蕾药材用乙醇提取,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制备对照品,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所得对照品用归一化法定量,质量分数大于98%.结论 该对照品可作为控制湿生扁蕾质量的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不同炎症分期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术后治愈标准判断。 方法 将近3年来收治的45 例先天性梨状窝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点将其分为炎症早期、脓肿期和静止期,观察低温等离子内瘘口消融封闭术后的疗效。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33例(占比73.3%),其中17例患儿完成二次内镜下探查,内瘘口均一次性闭合且术后B超检查未见异常;16例患儿未接受二次手术探查,仅B超随访,未见异常;好转11例(占比24.4%),均未接受二次内镜手术探查,术后B超随访可见微管残留,但随访半年以上无临床症状发作;未愈1例(占比2.3%),该例完成内镜探查,内瘘口已封闭,B超复查示微管残留,术后7个月患侧颈部再次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反复,仍在随访中。炎症早期患儿4例,术后短期内出现颈部脓肿2例,切开排脓后痊愈;脓肿期患儿15例,术后随访期间未再出现颈部感染;炎症静止期患儿26例,术后7个月患侧颈部再次肿胀1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声音嘶哑1例(静止期),随访1个月恢复,其余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 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炎症静止期和急性感染期的先天性梨状窝瘘,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推荐作为初治先天性梨状窝瘘方法首选。  相似文献   
3.
闫旭  景明  陈晖  李炀  王晶晶 《西部中医药》2012,25(11):28-30
目的:建立儿童排铅咀嚼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儿童排铅咀嚼片中的沙棘、麦芽、土茯苓、菊花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胡芦巴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胡芦巴碱在50~3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16%,RSD为1.94%。结论:本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儿童排铅咀嚼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膀胱组织形态、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HCN1)蛋白表达、HCN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次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不进行其他干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改良脊髓完全横断法建立脊髓全横断模型,并在T10水平上建成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待大鼠度过脊休克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次髎穴治疗,日1次,连续14 d;模型组大鼠每日在自制简易电针治疗辅助装置内放置15 min,不进行其他干预。干预14 d后,取各组大鼠膀胱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相对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CN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壁增厚,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平滑肌层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上述膀胱组织形态变化程度较轻。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 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膀胱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CN1mRNA表达、减少HCN1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与药用百合在鉴定学方面的不同。方法:分别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3方面研究兰州百合与药用百合的不同,对兰州百合质量做出基本的客观评价,为药用百合提供后备资源。结果:兰州百合与药用百合生药在外形及性状上相似,在灰分等理化鉴定方面差别较小,但在显微鉴定方面明显不同。结论:兰州百合与药用百合仅在显微鉴定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可以作为药用百合后备资源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学习和掌握新生儿咽旁间隙卡梅现象(KM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总结1例新生儿咽旁间隙KMP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儿先期治疗采用泼尼松和普萘洛尔联合口服效果不佳,后改用博来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瘤体内灌注,分二期完成治疗,间隔1个月,瘤体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随访2年,患儿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出现及后遗症发生。 结论 KMP是一种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罕见疾病,发生于咽旁间隙尤为少见,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治疗措施。病例提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和全身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博来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熏倒牛药材小鼠灌胃的急性毒性、家兔皮肤毒性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寇氏法原则设计实验,将熏倒牛药材的提取物小鼠灌胃后观察其急性毒性,并按规定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和95%可信限。将熏倒牛药材的提取物涂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观察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的皮肤毒性。结果熏倒牛药材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的LD50为34.0 g/kg,95%可信限为30.83~37.5 g/kg;熏倒牛药材提取物对家兔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均无明显的毒性。结论对熏倒牛药材的毒性研究可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故障现象控制台不得电 ,无法开启 ;床面 ,立柱 ,胸片架无刹车。故障分析(1)电源终端有无380V三相交流电供给 ,闸刀好坏。(2)电源柜上的空气开关是否得电。(3)电源保险是否烧断(电源板A9)。故障修理经检查除电源板A9上的初级线圈保险F2(0.5A)烧断外无其它损坏。换装0.5A保险后 ,开机试行。控制台 ,刹车工作正常 ,可是几十秒后 ,保险再次烧断。分析A9板的组成 :E1 ,E2为输入电压380V ,经0.5A保险进入T1变压器 ,变压后输出24V又通过DB1整流器 ,过3A保险 ,后有C1电容和R1及24V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观察组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738,P=0.000)。结论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并且是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电针治疗后的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功能变化,并基于Cajal间质细胞(ICC)探索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在T10水平只暴露脊髓,不离断;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在T10水平完全横断脊髓制作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待大鼠渡过脊休克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次髎穴治疗,1次/d,连续14天。电针14天后测尿流动力学,观察各组大鼠膀胱功能的变化;然后处死大鼠,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膀胱组织C-kit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ICC数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降低(P0.05),膀胱基础压力和漏尿点压力较之增加(P0.05);电针组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较模型组增加(P0.05),膀胱基础压与漏点压较之降低(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膀胱C-kit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升高(P0.01),ICC数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膀胱C-kit蛋白表达降低(P0.01),ICC数量减少(P0.01)。结论:电针次髎穴对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有显著疗效,其机制之一可能为通过抑制Ckit表达,减少ICC数量,从而减少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