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21.
目的:探讨桡骨头切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方法:对单纯行桡骨头切除的30例桡骨头粉碎骨折患者作长期随访,分别从临床指标及放射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2~10年(平均5.5年),桡骨头切除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肘、腕关节疼痛,前臂转旋功能障碍,肘关节不稳定,桡骨干上移、侧移,肘、腕关节骨性关节炎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等。结论:桡骨头切除远期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应慎重选择,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可作为单纯性桡骨头骨折的首选方法,只要技术条件成熟,桡骨头尽量保留,这样有利于维持肘关节正常的结构,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2.
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其治疗关系到肘关节的稳定性及前臂功能,国内外多采用单纯头切除或假体置换,文献主要侧重于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而有关单纯头切除和假体置换对肘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报道甚少。本实验采用成人新鲜尸体制作Mason Ⅲ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病例21例,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21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1-23周。按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优1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5.24%。无感染、钢板、螺钉断裂和脱出。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具有稳定性好,血运破坏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疗效较好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4.
桡骨头切除后前臂纵向稳定主要由前臂骨间膜(后称骨间膜)维持.骨间膜损伤常伴随前臂及肘关节骨折出现,临床工作者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上而遗漏骨间膜的损伤.不恰当的治疗方案导致前臂稳定性下降、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前臂旋转障碍等并发症.至今骨间膜损伤的手术治疗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就其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喙锁螺钉与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喙锁螺钉与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c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并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8例,电脑随机抽样分为两组,14例采用喙锁螺钉治疗,另14例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采用Constant评分和自我评分系统(subject should value,SSV)评价肩关节功能,并对两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6~25个月随访,平均12.6个月,术后Constant评分和SSV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但术后Constant评分和SSV评分双Endobutton钢板组分别以(89.8±8.3)分、(85.7±7.3)分明显优于喙锁螺钉组的(78.0 ±10.3)分、(71.8±9.7)分(P<0.05),术后3个月两组影像学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优于喙锁螺钉治疗,其通过解剖方式重建喙锁韧带将成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未来发展趋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oracoclavicular screw and double Endobutton plate in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 Rockwood Ⅲ-Ⅴ ). 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Rockwood Ⅲ-Ⅴ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were subjected to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from January 2008 to October 2009. The coracoclavicular screw was performed in 14 patients and the double Endobutton plate in the other 14 patients. Clinical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by using Constant score and subject should value (SSV) in both groups, and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s, curativ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range of 6-25 months (average 12.6 months) , which showed higher postoperative Constant score and SSV score than preoperation in both groups (P<0.05). But the postoperative Constant sore and postoperative SSV score in the double Endobutton group were (89.8 ±8.3) points and (85.7 ±7. 3) points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78. 0 ± 10. 3) points and (71. 8 ±9. 7) points respectively in the coracoclavicular screw group ( P < 0.05). The radiologic measurem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gard of the 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The double Endobutton plate can attain significantly superior clinical outcomes for Rockwood Ⅲ-Ⅴ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racoclavicular screw. The surgical technique of reconstructing the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 through anatomical approach will be the future trend in treatment of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相似文献   
26.
朱云森  赵友明 《浙江医学》2009,31(2):191-192
舟状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骨骨折,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缺血坏死率都远远高于其它腕骨,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经皮闭合固定治疗舟状骨骨折,已被越来越多学者推荐为标准的治疗方案,Beek等甚至已开展计算机导航下经皮内固定术。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近年来对21例新鲜舟状骨骨折行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郭建邦  赵友明 《中国骨伤》2009,22(9):650-652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和锁骨钩钢板治疗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两种方法治疗39例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4年。其中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法(TBF)治疗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27.50±12.76)岁;取出内固定时间平均(4.28±1.27)个月。锁骨钩钢板法(CHP)治疗21例,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34.76±12.39)岁;取出内固定时间平均(8.29±1.49)个月。,依据内固定并发症、Karlsson评价方法、重新半脱位情况比较两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TBF组患者受伤至取内固定时平均病程(4.28±1.27)个月,CHP组为(8.29±1.49)个月,两组比较t=-8.95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TBF组比CHP组病程短.TBF法和CHP法内固定并发症分别为5例和1例,两组比较,P=0.07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重新半脱位分别3例和1例,两组比较.P=031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rlsson评价结果:TBF组A级15例,B级3例,C级0例;CHP组A级20例,B级1例,C级0例,两组比较,P=0.53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均是治疗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同种异体骨植骨加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植骨加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并用支撑钢板稳定固定,术后根据韧带有无损伤早期结合CPM机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62个月(平均38.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Mechant评分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8%。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严格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围手术期治疗,正确选择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关节面的平整性,对骨折端予以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坚持生物学固定原则,骨缺损区行足量植骨并压实,有效修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和膝关节机械轴的对线不良。  相似文献   
29.
我院自 1993年 8月~ 1998年 3月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对9例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人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1 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2 1~ 5 8岁 ,平均3 2岁。骨折类型 :开放性损伤 4例 ,闭合性损伤 5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 6例 ;原治疗方法 :4孔普通钢板内固定 6例 ,三棱针髓内固定 1例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1例 ,小夹板外固定 1例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标准是骨折后 6个月以上仍有假关节活动及仍无X线愈合征象 ,本组骨不愈合时间最短 6个月 ,最长 2 8个月 ,平均 13 5月 ;入院前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007 年9 月至2010 年6月, 前瞻性观察26 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 男15 例, 女11 例;年龄21~53 岁, 平均(37.6±7.3)岁。桡骨小头骨折根据Mason 分型, I型7 例, II型9 例, III型10 例。所有患者均在1 周内行伤侧尺桡骨全长X线、CT及MR 检查(包括肘及腕关节), 以明确是否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及损伤程度、部位。桡骨小头骨折类型和骨间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son I~III型桡骨小头骨折均可伴前臂骨间膜损伤, 其中7 例Mason I型骨折中2 例、9 例Mason II型骨折中4 例、10 例MasonIII型骨折中7 例伴前臂骨间膜损伤。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呈正相关。桡骨小头骨折程度越严重, 前臂骨间膜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损伤程度也越重。Mason I型及 II型骨折中的6 例前臂骨间膜损伤均为膜部损伤, 而10 例MasonIII型骨折中的7 例前臂骨间膜损伤, 3 例为中央束断裂, 4 例为膜部损伤。结论 各类型桡骨小头骨折均可伴前臂骨间膜损伤, 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呈正相关。对于桡骨小头骨折, 尤其是MasonIII型骨折, 建议行前臂MR 检查, 以明确是否有骨间膜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