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胆囊切除术胆(肝)总管损伤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胆囊切除术时,如果局部病变严重,解剖上变异,术者缺乏应有的警惕性,或手术方法不当,时有误伤胆(肝)总管之可能。若术中未及时发现或即使发现,如处理不当,将会引起不良后果。我们于1983年以来收治因胆囊切除术致胆(肝)总管损伤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5~52岁,均为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时损伤胆(肝)总管。一、损伤的原因及部位:本组2例因胆囊结石嵌顿  相似文献   
32.
Snodgrass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对2000~2010年我院应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61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阴茎体型56例,阴囊型5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一期手术治愈55例(90.2%),余6例发生尿瘘,其中1例尿瘘重新留置导尿管后治愈,冠状沟处漏尿3例,吻合口漏尿2例,6~12个月后行尿瘘修补术治愈。结论 Snodgrass手术一期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联合应用舍尼亭(4 mg,1次/d)及可多华(4 mg,1次/d);B组单独使用可多华,治疗时间为12周,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24 h排尿次数、IPSS及QOL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尿潴留次数。结果:治疗后A组平均24 h排尿次数、IPSS及QOL评分改善较B组明显[(3.9±1.25vs2.6±1.37)、(4.4±1.27vs2.2±0.91)、(1.8±1.04)vs(0.5±0.26),P均<0.05];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变化两组没有明显差异,两组病例均未发生尿潴留。结论: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能有效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的排尿困难及尿频、尿急等症状,联合用药后未发现舍尼亭对患者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影响,不增加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早泄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是射精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14%-41%^[1],笔者根据阴茎包皮口及系带的解剖结构特点及性反射机制,从2006年5月开始采用包皮口成形联合阴茎系带羊肠线植入术治疗早泄38例,其中29例获3个月随访,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收缩无力(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ith detrusor underactivity,BDU)动物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动物平台。方法:50只豚鼠行手术去势(双侧睾丸切除)后,随机分成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分别皮下注射50 mg/kg的丙酸睾丸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TP)和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隔日1次,连续12周。12周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和前列腺组织切片病理观察,将病理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尿动力学存在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豚鼠作为BDU组;病理符合前列腺增生但尿动力学检查逼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强的豚鼠作为前列腺增生膀胱代偿组(BPH组)。结果:实验组前列腺腺体、间质增生,平均腺体和间质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尿动力学检查筛选出实验组中22只BDU(73.3%),6只前列腺增生膀胱代偿组(20.0%),2只出现死亡(6.7%)。BDU组除最大逼尿肌压下降,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均增加(P<0.05或P<0.01),与BPH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势后豚鼠皮下注射TP 50 mg/kg,隔日1次,持续12周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筛选出造模成功的BDU模型。  相似文献   
36.
周浴  张少峰  贾洪涛 《医学综述》2014,(8):1510-1512
目的探讨部分无管化与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及上段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并拟行PCNL治疗的上尿道结石患者10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采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者57例(MPCNL组),传统留置造瘘管PCNL者52例(PCNL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术后并发症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MPCNL组和PCNL组平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以及术后镇痛药需要量、住院天数均少于PCNL组(P<0.05)。结论 MPCNL治疗肾及上段尿路结石具有安全性高,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以及患者恢复较快等诸多优势,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近4年来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44例患者中,阴茎型尿道下裂34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10例.均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平均重建尿道长度2.8 cm.结果:一期手术成功率90.9%(40/44例),尿瘘9.1%(4/44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次,随访3个月以上,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结论: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对伴有阴茎下曲、尿道板发育不好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输尿管肾镜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自1999年9月至2001年3月,对13例单纯ESWL治疗无效又不接受开放手术的肾盂及移行部结石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残石配合ESWL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患者,女,28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23年于2005年8月9日人院。无尿失禁。5年前自然生产一男孩,无会阴外伤及产伤史。无尿道手术史。查体:截石位阴道口上缘残留三角形肥厚处女膜瓣,基底较薄,宽约3.0cm,尖端距基底约3.0cm。正常尿道开口处可见上下两个外口,上位口宽大,直径约1.8cm,后尿道稍缩窄,食指可伸人膀胱内,尿道括约肌张力好;下位口为一直径约1.0cm裂隙状开口,位于处女膜瓣基底部,较宽扁、光滑、无血迹,中间有一肉膜瓣。膀胱镜检:19.5F膀胱镜直视下进入下位尿道内约1.0cm,见左右两个并列位开口,左侧较宽,壁光滑,进镜约4.0cm后,可见近端闭锁为盲管;右侧通道较狭窄、弯曲,仅可插入3F输尿管导管,插入过程中无阻力。  相似文献   
40.
我院自1991年6月开始使用BY ⅡB型鼻炎治疗仪以来,先后治愈临床患者200余例,总有效率达96%以上。其中,病程最长者为五年,最短者为(?)月,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6岁。适应证:过敏性鼻炎、单纯性鼻炎,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临床实践证明,过敏性鼻炎治愈率较单纯性鼻炎,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的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