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皮层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以研究其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14 d后,取皮层脑组织,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miRNA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26-26a、-674-5p、-21、-25、-290和miR-124、-125b-5p、-9a等9个miRNA。结果: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HIBD大鼠皮层脑组织中27个已知miRNA表达上调2倍以上;60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实时定量PCR检测所选择的9个miRNA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具有同样趋势。结论:HIBD模型大鼠miRNA表达有明显差异,这些改变可能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73-376]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外泌体的分离及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TBM组),2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VM组),1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PM组)及20例正常脑脊液患者(对照组)的脑脊液,采取ExoQuick Precipitation提取法分离并纯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let-7d表达水平。结果 (1)脑脊液中的外泌体,电镜下呈圆形或茶托状外形,直径40~100nm,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发现其内含有不同程度表达水平的let-7d;(2)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et-7d表达水平结脑组、化脑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与对照组相比也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et-7d表达水平在化脑组与结脑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et-7d表达水平在结脑组与病脑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中可分离出外泌体,通过比较3种脑炎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发现在TBM患者中let-7d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为其诊断提供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3.
Ferumoxides标记神经干细胞及其对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SPIOs)标记神经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神经干细胞培养、传代和诱导分化;菲立磁(Ferumoxides,一种SPIOs)标记神经干细胞,制备磁标记神经干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和Prussian blue染色等方法对磁标记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分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在原代及传代细胞中有Nestin阳性细胞即神经干细胞.血清诱导下,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GFAP、MAP-2、NSE、Tau蛋白及NF200阳性细胞.Ferumoxides与神经干细胞共同孵育后,透射电镜及Prussian blue染色显示胞浆中含有铁颗粒,SPIOs也可以随细胞的分裂增殖而传到子代细胞中.随Ferumoxides浓度的增高(2.8μg/ml~16.8μg/ml),Ferumoxides对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能力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Ferumoxides的浓度大于22.4μg/ml时,SPIOs影响其存活和分化(P<0.05).结论:本实验在国内首次利用Ferumoxides作为磁标记探针,对神经干细胞进行成功磁标记.为进一步利用核磁共振(MRI)对神经干细胞活体追踪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4.
Notch-1在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Notch-1基因的表达,从而观察Notch-1基因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后的存活及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mNotch-l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mNotch-1shRNA);然后对mNotch-lshRNA转染的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MTT检测转染前、转染24h、转染3天的MSCs的存活率;体外条件下采用BDNF、全反式维甲酸等诱导mNotch-lshRNA转染的MSCs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Nestin、NSE及NF200(神经元标记物)、GFAP(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结果:mNotch-lshRNA转染成功的细胞立体感增强,Notch-1基因表达消失,转染后24h和3天的MSCs细胞存活率下降,与未转染和转染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染mNotch-1shRNA的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效率显著提高,NSE、NF200的表达均高于未转染的和转染对照组的,且未见GFAP表达.结论:mNotch-lshRNA抑制Notch-1基因的表达,促进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效率,提示MSCs的横向分化过程可能与神经干细胞类似,阻断Notch信号通路,会加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5.
背景:目前对于外泌体的了解主要在于它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产生并传递各种物质而产生后续调控作用。目的:综述外泌体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微环境中起到的作用,以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为中文检索词,以"exosome、MSC differentiation"为英文检索词,在CNKI和Medline、Embase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6年9月的相关文章,将所有文章进行初步筛选后,对保留的文章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结果与结论:外泌体是一种直径40-100 nm,可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包含有功能性蛋白、基因产物等功能性物质的一种微型囊泡。作为相邻细胞之间传递功能物质的桥梁,外泌体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微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面,主要通过外泌体miR NA的分泌对各相关通路产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缺氧缺血组(HIBD组,n=15)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HPC组,n=21),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24h吸8%浓度氧3h。各组大鼠均于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HPC组大鼠脑组织HIF-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减弱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对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6)、假手术组(n=16)、HIBD组(n=17)及HBO组(n=18)。Western-blot检测神经细胞IκBα的表达,了解NF-κB的活化,TUNEL试剂盒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脑组织缺氧缺血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NF-κB的活化,HBO治疗可使NF-κB的活化增强;脑组织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其阳性凋亡数为368.62±8.25,HBO治疗后神经细胞的阳性凋亡数为278.32±10.34,较HIB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HBO治疗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机制可能与其诱导了神经细胞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8.
149.
胰岛与Sertoli细胞体外共同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胰岛体外长期培养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成年SD大鼠胰岛,与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20周,应用形态学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的生长特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分泌量。结果 胰岛单独培养3周。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胰岛阳性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24h累积分泌量和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下降,大部分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分泌颗粒减少;与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的胰岛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细胞存活率和胰岛素阳性细胞数目较单独培养显著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培养20周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大鼠胰岛与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可以促进胰岛生长,显著延长存活时间,是一种新的体外长期培养胰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0.
神经干细胞的微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75-01/2004-12和Ovid 1975-01/2004-12以及Elserve 1992-01/2004-12数据库中与干细胞微环境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s,niche or microenvironment,or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0-01/2004-12相关干细胞微环境的文章,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微环境或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近5年文献。②有关干细胞、移植与其微环境关系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和综述类文献。 资料提炼:收集了近50篇文章,纳入22篇符合标准的文章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主要依赖于周围特殊的微环境,即小生境。干细胞小生境可能提供了一种调节体内干细胞数量的手段。小生境不是几种细胞简单的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整体。成人神经发生是在血管原性的小生境中进行的。基底膜在干细胞小生境中起固定各种因子、细胞和提供各种空间信号的作用。 结论:小生境与神经干细胞的生存、分裂、分化及迁移均有关系,要求在移植时尽量满足干细胞的生长微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