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单纯的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神经组织的水肿、缺血、缺氧等引起继发性损伤造成的。 目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同时应用吡拉西坦,观察两者对大鼠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 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参照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单纯损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吡拉西坦组。于伤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SRY-PCR检测雄性大鼠Y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SRY,从而得知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活。8周后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轴突的再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联合治疗组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恢复快(P < 0.05)。单纯损伤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病理切片单纯损伤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联合治疗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有SRY基因表达,单纯损伤组未检测到SRY基因。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联合治疗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纯损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透射电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正中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吡拉西坦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细胞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任飞  程春生  贾宏伟  吕松峰 《中国骨伤》2007,20(12):849-850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治疗难度大,效果不理想,易出现骨不连,自2000-2006年采用微创小切口组合式外固定器手术后脉冲电流刺激治疗此类骨折7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它一方面减少了骨折周围的创伤,保护了血运;另一方面采用物理因子刺激骨的生长和修复。两方面同时治疗,促进了骨的愈合,减少了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发生。1临床资料本组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17~65岁,平均为39·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例,交通事故伤26例,重物砸伤16例,击打伤19例。其中闭合损伤53例,开放损伤17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骨折位于上1/3 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早期颈动脉超声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方法选用阜康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至2010年随机收治的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B超检查。500例患者中,男性300例,女性200例,男性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3岁;女性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5岁。所有患者均有1~2项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吸烟等。全部行颈动脉、椎动脉B超检查。观察1~3年。结果 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樱桃花青素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脾细胞增殖及血清IL-6和足爪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樱桃花青素苷高、中、低剂量(300、150、75mg/kg)组及雷公藤多苷(8.75mg/kg)治疗组(简称雷公藤组),除正常组外,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全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CD8值;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能力;放免法检测血清IL-6水平与足爪匀浆中PGE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外周全血中CD3、CD4T细胞下降(P<0.01),樱桃花青素苷和雷公藤组外周全血中CD3、CD4T细胞升高。光镜下组织形态观察表明花青素苷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能减轻滑膜增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损伤。在ConA刺激下模型组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与正常组相比降低,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能使模型大鼠低下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恢复至接近正常。模型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樱桃花青素苷各剂量组血清IL-6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足爪PGE2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PGE2水平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并能显著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足爪PGE2水平,从而减轻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损伤。  相似文献   
15.
对有症状的严重心动过缓,永久性起搏器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1998年起共安置4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均为VVI型。4例中女2例,男2例,年龄62~80岁。3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正常,1例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区逸搏心律。3例有阿斯发作,1例有脑供血不足症状。均有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的指征。我院设备条件:(1)X光机500MA,日本东芝DGW-20A/KXD-15C型,带有床边电视监视器;(2)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临时起搏器;(3)手术器械包;…  相似文献   
16.
背景:单纯的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神经组织的水肿、缺血、缺氧等引起继发性损伤造成的。目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同时应用吡拉西坦,观察两者对大鼠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参照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单纯损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吡拉西坦组。于伤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SRY-PCR检测雄性大鼠Y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SRY,从而得知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活。8周后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轴突的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联合治疗组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恢复快(P<0.05)。单纯损伤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病理切片单纯损伤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联合治疗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有SRY基因表达,单纯损伤组未检测到SRY基因。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联合治疗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纯损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正中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吡拉西坦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细胞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桂枝汤对痹证(胶原诱导免疫性关节炎)小鼠肠黏膜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DBA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桂枝汤高剂量组(简称桂高组)、桂枝汤低剂量组(简称桂低组)]。模型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为痹证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小鼠小肠及PP结中CD4^+、CD8^+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统计计算其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Ⅱ型胶原免疫后小鼠肠黏膜免疫系统中CD4^+、CD8^+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应用桂枝汤(高、低剂量)后,CD4^+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明显升高,但只有桂高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桂枝汤可以增强痹证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从而可能诱导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3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8~ 2 0 0 1年 ,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6 6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 6例 ,男 2 0 3例 ,女 16 3例。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6 2岁 ,平均 37.8岁。病程最短 5天 ,最长 7年。 36 6例均有不同程度腰痛与下肢放射痛 ,向左下肢放射者 14 6例 ,右下肢者183例 ,双下肢 37例。腰椎侧弯 12 6例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者2 0 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30 3例 ,小腿腓侧足背感觉异常189例 ,拇指背伸力下降 87例。CT或MRI检查示L3~ 4椎间盘突出者 6例 ,L4~ 5者 2 0 1例 ,S1L5~S1者 135例 ,多节段者 18例。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构建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废用性骨质疏松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内骨的结构、矿物质含量以及受其影响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55只,随机石膏固定50只兔的右后肢作为实验侧,左侧后肢作为自身对照侧,另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饲养3个月。固定后2、4、6、8、12周各处死10只兔。取双侧胫腓骨行力学试验,测定钙元素的含量。取双侧跖骨头,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对于最大负荷、弹性模量和骨钙含量等指标,实验侧胫腓骨在不同固定时间的差别,实验侧和对照侧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侧和空白对照组间,对照侧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骨皮质变薄,孔隙增多,骨小梁稀疏、纤细并有多处断裂,小梁间吻合减少,骺板下区空旷,髓腔扩大,破骨细胞数增多。Masson染色见随着废用时间的延长,新生胶原的量也在减少。结论:石膏固定实验动物肢体,限制其负重,是有效的构建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法。在废用性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骨钙含量、骨的整体生物力学性能持续下降,但速度趋缓,以适应所处的应力环境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失用性骨质疏松由于肌肉不活动和负重减少引起骨量丢失。目的:观察失用性骨质疏松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内骨的结构、矿物质含量以及受其影响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动物实验于2003-09/11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完成。材料:雄性8月龄日本大耳白兔55只。方法:选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55只。随机取50只兔,石膏管型固定右后肢作为实验侧,左侧后肢不固定作为对照侧,另5只双侧后肢作为空白对照组饲养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取双侧胫腓骨行力学试验,测定钙元素的含量。取双侧跖骨头以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对于最大负荷、弹性模量和骨钙含量等指标,实验侧胫腓骨在不同固定时间的差别显著,实验侧和空白对照组间均有差别P〈0.05);对照侧和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别不显著(P〉0.05)。实验侧骨皮质变薄,孔隙增多,骨小梁稀疏、纤细并有多处断裂,髓腔扩大,破骨细胞数增多。Masson染色见随着失用时间延长,新生胶原量也在减少。对照侧和空白对照组跖骨头骨皮质较厚,孔隙较少,骨小梁排列紧密,结构正常。结论:在失用性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骨钙含量、骨整体生物力学性能持续下降,但速度趋缓,以适应所处应力环境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