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腹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灸疗法,治疗许多疑难病症,疗效独特。从脑论治是中医学治疗脏腑疾病的辨证论治的方法。分析了腹针疗法的理论、部位、功能等与从脑论治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以及二者的中医核心理论、辨证治疗的总体思维,说明了腹针疗法治疗人体疾病的内在实质含义与从脑论治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限能量平衡膳食(calorie-restricted diet,CRD)联合电针治疗对女性超重及肥胖患者肥胖指标及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将90例患者根据1:2的比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8例,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CRD干预;观察组采用CRD联合电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疗程的肥胖指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及人体成分指标(骨质质量、蛋白质质量、总水分质量、骨骼肌质量、基础代谢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BMI、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等肥胖症指标均随疗程逐渐降低,各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但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除骨骼肌质量外,骨质质量、蛋白质质量、总水分质量、基础代谢水平等人体成分指标均随疗程逐渐降低,各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但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g...  相似文献   
13.
紫草抗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原代兔肾细胞培养方法对紫草水煎液抗Ⅱ型疱病毒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其MIC为3.125mg/ml,MFC为6.25mg/ml,并对HSV的感染有预防作用和对病毒颗粒有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抗病毒胶囊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 运用透射电镜采用负染方法 ,观察药物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 Ⅱ )相互作用后病毒颗粒形态改变情况。结果 病毒颗粒变形 ,大小不均匀 ,包膜裸露或破损以及病毒颗粒凝集融合成块 ,结构模糊不清。结论 抗病毒胶囊在体外对HSV Ⅱ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表面成分和分散均有显著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抗病毒胶囊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电镜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 动用透射电镜采用负染方法,观察药物与单纯郊疹病毒Ⅱ型(HSV-Ⅱ)相互作用后病毒颗粒形态改变开矿情况。结果 病毒颗粒变形,大小不均匀,包膜裸露或破损以及病毒颗粒凝集融合成协,结构模糊不清。结论 抗病毒胶囊在体外以HSV-Ⅱ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表面成分和分散均有显著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规范化方案.方法 选择400名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假针刺组、针刺组、针刺加耳穴组及耳穴组,以3个月为治疗时间,评估针灸减肥各方法的确切疗效,观察不同方法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各种方法对肥胖病患者体重、BMI、腹围、各项生化指标等的影响,尽可能使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方案得以规范化.结果 在四组临床对照观察中针刺加耳穴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加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xuan国维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湿疮。其病因复杂,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疗效一般,而且容易反复。根据慢性湿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笔者结合针灸学理论,采用针刺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Ⅳ型变态反应模型豚鼠的影响.[方法]选用白化豚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后2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 外用致敏及反复激发方法复制豚鼠Ⅳ型变态反应模型;针刺组电针曲池及血海穴,治疗10d后取材,观察耳厚度与质量、真皮内炎症细胞数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耳厚度和质量显著性升高(P<0.01),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数、中性与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并出现慢性湿疹的病理改变;针刺组可显著降低模型豚鼠耳厚度与质量(均P<0.05),一定程度降低炎症细胞数(P>0.05),并可明显减轻皮肤慢性湿疹的病理改变.[结论]针刺具有一定的抗Ⅳ型变态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