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4篇
  3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 h;此后选用10-10mol/L 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2、24和48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17β-E2处理前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法分析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10-6mol/L)对17β-E2促进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7β-E2作用后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17β-E2能明显促进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于10-10mol/L作用48 h最明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能明显抑制17β-E2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17β-E2能促进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核内的表达。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Fas相关磷酸酯酶(FAP-1)的表达与乳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良性疾病中MCM2及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组.结果 10例正常乳腺上皮、15例乳腺良性疾病、60例乳腺癌MCM2的阳性标记指数(LI)分别为6.6±1.1、14.7±3.2、44.7±4.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2的阳性表达在乳腺癌TNM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升高趋势(P<0.05);MCM2的LI均高于Ki-67的LI,MCM2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平行关系(P<0.01).FAP-1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性明显相关(P<0.05);F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结论 MCM2、F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MCM2可能是更理想的细胞增殖标记物,FAP-1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由于农村对冠心病缺乏认识,急性冠心病发作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院外死亡率高。1974年我们建立河北省正定心血管病防治区(防治区),有针对性的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冠心病猝死开展院外防治,得到明显效果。对象防治区1974年共有自然人口71,625人,20岁以上者(40,037人)为防治对象;1985年增至81,324人;20岁以上者45,870人。1984年选毗邻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判断糖皮质激素(GC)改善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氧血症与休克的疗效.方法大肠杆菌腹腔注射制作猪ARDS模型,随机分对照与早、中期治疗组,甲基氢化泼尼松20mg(4mg-1@kg-1@d-1)静脉注射(q.12.h.),72h连续观察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与生存时间.结果各组在(8.3±8.5)h出现ARDS(PaO2/FiO2<200mmHg),生存时间分别为(11.0±6.6)h、(35.3±12.5)h和(52.5±13.8)h,早、中期治疗组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PaO2/FiO2和平均动脉血压(MB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中期治疗组自身对照PaO2/FiO2和MBP改善明显(P<0.001,P<0.005).结论 GC能协助机械通气和常规抗休克治疗改善猪感染性ARDS的低氧血症与休克.  相似文献   
6.
随着螺旋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扫描对腹部及腹膜后等疾病的显示,特别是对肝脏等实质部分的显示,是传统X线摄影所不及的。肝脏螺旋CT检查技术已经日益成为肝癌等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如何提高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对如何合理地优化扫描参数,得到高质量的图像有一些经验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因各种心脏疾病所致严重心力衰竭和14例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并与60例非心脏疾病(以呼吸衰竭为主)的患者比较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死亡率.结果16例急性左心衰组患者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5),血气分析各指标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组、致命性心律失常组、呼吸衰竭组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81.3%、35.7%、41.6%;死亡率为18.8%、64.3%、58.3%.结论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不仅适宜于呼吸衰竭的抢救,也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必须采用适当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糖尿病中医专病数据库,优化数据抽取、统计分析、诊疗随访等方面的中医循证科研工作流程,并依据宁波市中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以中医药诊疗糖尿病为核心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科研项目管理、数据统计分析与随访管理信息化等功能。宁波市中医院糖尿病中医专病数据库已具备规范化处理患者数据的能力,覆盖病历、医嘱、护理文书、课题随访数据等多种文档类型,可辅助医生建立大规模疾病研究人群。与传统人工操作相比,糖尿病中医专病数据库能够提升医生的科研质量和效率,深化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几种方法对脊髓、神经根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切除L5椎板造成12mm×6mm硬脊膜裸露区,探查神经根.A组注入生理盐水1ml,B组充填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凝胶1ml,C组用自体L6棘突重建L5椎板,D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充填后再进行L5椎板重建.分别检查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6周腓肠肌诱发肌电图,记录M波、H波.结果术后H波潜伏期显著延长,B、D组1周恢复正常,C组3周恢复正常,A组6周恢复正常.M波手术前后潜伏期无明显差异.M波、H波波幅个体差异大,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测定肌肉动作电位H波潜伏期可灵敏反映神经根、脊髓传导功能;透明质酸钠凝胶能促进脊髓、神经根传导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患者术后需终身接受免疫疗法,若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将面临双重打击。报告在“寒湿疫”辨治体系指导下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移植合并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治疗方案为西医治疗采取抗病毒、免疫抑制等疗法,重在维持患者体内免疫平衡状态;中医治疗则在此基础上正确辨识患者所处的证候阶段,针对核心病机,运用宣畅气机、清热化湿、泻肺平喘等治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且及时阻止了病情进一步发展并缩短了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