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三勒浆口服液(SOL)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其中主要成分量,为SOL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elchro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磷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建立SOL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柯里拉京和鞣花酸指标成分的定量测定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在SOL特征指纹图谱研究中,共确定22个共有峰,同时利用相似度软件对10批SOL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各批次样品相似度在0.95以上;通过对比特征峰的保留时间,指认出5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3号峰)、没食子儿茶素(8号峰)、表儿茶素(15号峰)、柯里拉京(16号峰)和鞣花酸(21号峰);并且10批样品中没食子酸的量在5.743 2~7.538 0 mg/m L,没食子儿茶素的量在0.492 9~0.847 1 mg/m L,表儿茶素的量在0.529 7~0.8048 mg/m L,柯里拉京的量在0.937 5~1.756 5 mg/m L,鞣花酸的量在0.352 7~0.554 5 mg/m L。结论所建立的SOL HPLC指纹图谱和定量测定方法简单,分离效果较好,重复性好,实现了对SOL定性和定量的双重研究,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主客观评价结合分析挥发性成分变化,筛选美洲大蠊去腥矫臭的炮制方法,研究去腥矫臭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制备美洲大蠊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采用志愿者感官评价法结合电子鼻系统评价美洲大蠊生品与炮制品的腥臭气味差异,筛选较优炮制品种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探究炮制去腥矫臭的作用机制。结果志愿者评分结果显示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38、1.25、2.88与3.04。电子鼻结果显示,醋炙品、酒炙品、麸炒品与生品间的欧式距离分别为7.34、3.77、1.60,但醋炙品的散点分布方向与酒炙品、麸炒品方向相反,提示可能作用机制有异。整合分析主客观评价数据,确定醋炙为最优去腥矫臭炮制方法。ROAV法确认美洲大蠊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为3-甲基丁醛、己醛、壬醛、庚醛、癸醛、苯乙醛、(E,E)-2,4-壬二烯醛、2-戊基呋喃、(+)-柠檬烯、肉豆蔻醛。挥发性成分的PCA结果显示,4种炮制品可被明显区分开,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生品与醋炙品中存在7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己醛、棕榈酸、油酸、油酸乙酯、醋酸、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醋炙品含量较生品均有减少,其中关键性腥臭味成分己醛减少最为明显。结论醋炙为改善美洲大蠊腥臭气味的较优方法,其炮制机制是通过降低己醛等挥发性腥臭气味成分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微波炮附子炮制工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亚男  陈露梦  黄伟  刘霖  李楠  许润春  韩丽  张定堃  杨明 《中草药》2020,51(12):3157-3164
目的探究微波炮附子炮制过程的主要工艺影响因素,为工业化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水分比、干燥速率及耗能研究微波炮附子的干燥过程,并以微波炮附子形态以及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醇胺型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生附片切片厚度、含水量、微波功率、炮制时间对微波炮附子工艺的影响。结果生附片厚度、复水率、微波功率、炮制时间对微波炮附子炮制过程及生物碱含量均有影响。厚度为5 mm,干燥时间短,干燥速率快,耗能小,但是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高,总生物碱含量损失较大。生附片复水率为60%时,干燥时间最短,平均干燥速率为复水率100%复水率60%复水率80%复水率40%;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为复水率60%复水率100%复水率80%复水率40%;总生物碱含量为复水率60%复水率80%≈复水率100%复水率40%;复水率对耗能影响不明显。炮制时间相同时,在微波功率为550 W条件下,微波炮附子干燥时间最短,干燥速率快,双酯型乌头碱含量低,总生物碱含量高,但是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高功率条件下的附子更容易被炮焦。结论适宜的附片厚度、复水率、微波功率以及炮制时间有助于附子充分减毒,提升微波炮附子产品质量。生附片切片厚度宜选择3 mm,复水率为60%~80%,炮制时间根据微波功率增加,适当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以及溶解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评价标准,对药物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投料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药液滴加速度进行了考察,以确定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采用相溶解度试验对增溶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确定了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即药物投料比例为1:3,温度为60℃,搅拌时间60 min,药液滴加速度1.6 mL/min;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包合常数K=564.30 L/mol,增溶11.81倍.结论:以最佳制备工艺制备包合物,包合率达到97.1%,工艺稳定,合理可行;胆酸适宜用HP-β-CD包合,增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栀子苷(ceniposide)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改进的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栀子苷PLGA微球,HPLC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微球的包裹情况.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栀子苷微球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圆整,载药量为6.15%,包封率为58.84%,DSC分析结果表明栀子苷能被PLGA材料有效包裹.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为制备栀子苷PLGA微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痛、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药理实验证明,延胡索总生物碱、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均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尤以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炙后,其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煮时易于溶出,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效。这也与传统认为醋制入肝经,增强其疏肝止痛作用相吻合,故处方多用醋制品。但其炮制方法与工艺在全国各地有较大不同,不利于饮片质量的控制。因…  相似文献   
17.
张婷  慈志敏  徐小蓉  曹俊涵  许润春  杨明  张定堃  韩丽 《中草药》2019,50(20):4889-4895
目的采用成分"敲出法"结合表面元素分析法探究青黛低润湿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调控改变青黛表面润湿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媒,采用超声法分别提取0~5次,每次提取30 min,滤过,干燥,制得6种有机物含量差异明显的青黛粉末。采用HPLC法测定6种青黛中靛蓝与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接触角、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粒度,进行表面形貌及表面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青黛有机物含量与润湿性的关系。结果 HPLC结果显示,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靛蓝含量从3.320%下降至0.112%,靛玉红含量从0.120%下降至0.006%,在纯水中的接触角从53.56°下降至34.84°,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从24.880 mJ/m2增加至38.701 mJ/m2,非极性分量变化不大,表面自由能总量从46.523 mJ/m2增加至62.240 mJ/m2。扫描电镜显示青黛表面的颗粒物逐步消失,表面变得光滑平整;能谱仪Mapping扫描显示,N元素逐步减少,Ca、Si元素略有增加;粒度分布、红外光谱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显示,靛蓝、靛蓝与靛玉红含量之和与接触角呈显著正相关,含量越高,润湿性越差。结论青黛有机物被敲出后,接触角、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与表面自由能总量显著增大,润湿性增加。附着于青黛表面的有机物是导致其低润湿性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改善其亲水性应针对有机物展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胆酸,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提高胆酸的鼻黏膜渗透性。方法 采用相溶解度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采用体外鼻黏膜渗透试验评价羟丙基-β-环糊精对胆酸鼻黏膜渗透性影响。结果物相鉴别证明包合物形成,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包合常数K=564.30 L/mol;采用羊鼻黏膜进行渗透试验,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渗透系数和稳态流量分别为胆酸的1.46、144倍。结论 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胆酸,形成了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能提高胆酸鼻黏膜渗透性。  相似文献   
19.
许润春  林彦君  吴品江 《中草药》2012,43(6):1092-1096
目的优化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对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关键影响因素Poloxamer407(P407)、Poloxamer188(P188)、聚乙二醇6000(PEG 6000)进行研究,利用多元数学统计矩模型,对制备工艺参数和胶凝温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工艺参数与胶凝温度的相关方程,确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先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1.0 g溶于0.1%三乙醇胺溶液中,再加入18 gP407、6 g P188、1 g PEG 6000、葡萄糖5 g、苯扎氯胺0.02 g,加去离子水至100 g,于冰浴(4℃)磁力搅拌下使其分散均匀,置4℃冰箱中保存24 h以上,直至聚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澄明溶液。结论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黄丝郁金、醋黄丝郁金饮片和给药血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库二级谱图及文献,分析鉴定黄丝郁金和醋黄丝郁金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检索原发性痛经的疾病靶点,对入血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入血成分-靶点-通路图,使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从黄丝郁金和醋黄丝郁金中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并初步鉴定出18个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得到原莪术烯醇、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阿魏酸、莪术奥酮二醇等8个核心成分,IL-6、ESR1、PTGS2等10个核心靶点,核心靶点主要分布在心、肝、子宫及平滑肌等组织器官。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性较好,推断黄丝郁金和醋黄丝郁金可能通过雌激素、卵巢类固醇生成、TNF、HIF-1、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该实验初步阐明了黄丝郁金、醋黄丝郁金的入血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黄丝郁金及醋黄丝郁金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