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方法回顾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09年~2012年以来的10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根据Radkowski分期,Ⅲa期,共4例,行内镜下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Ⅲb期,共6例,5例内镜下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1例行weber-ferguson加睫下切口经上颌窦前壁入路切除肿瘤;有3例患者选择分期手术。 结果1例Ⅲa期残留,4例Ⅲb期残留,其余完整切除。随访13~70个月,3例残留进展,分别是Ⅲa期1例,Ⅲb期2例,其中2例接受二次手术,1例Ⅲa期完整切除,1例Ⅲb期患者仍残留;另外1例Ⅲb期患者因病变广泛,建议行上颌骨外翻术,患者家属拒绝,后来失访。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 结论绝大部分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以选择经鼻鼻内镜手术方式,部分可以完整除切,对于残留病例,可以选择密切观察,weber-ferguson加睫下切口经上颌窦前壁入路是切除病变广泛的Ⅲb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congenital fourth branchial anomaly,CFBA)的解剖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F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300个月(中位年龄114个月);男4例,女4例;初治3例,复发5例;病变均位于左颈,其中囊肿型1例,窦道型3例(均为内瘘口),瘘管型4例;3例表现为急性甲状腺炎,4例表现为颈深部脓肿,1例表现为颈部肿块.结果 术前检查包括食管吞钡8例次、直接喉镜4例次、CT 5例次、MRI 5例次.急性期患者采取充分引流、控制感染;静止期患者行病灶完整切除+喉返神经解剖+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对复发病例采用择区性颈清扫术根除瘢痕、炎性肉芽和病变组织.术后1例患者切口局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者随访1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CFBA走行与喉返神经和甲状腺关系密切.食管吞钡、直接喉镜检查最具诊断价值,CT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原则为感染静止期行喉返神经解剖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必要时切除部分甲状软骨翼板以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复发,复发病例可采用择区性颈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04年11月~2016年3月期收治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9例(110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14例;年龄6~65岁,平均年龄27岁。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评估手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手术的总体视力改善率为55.5%(61/110),其中有效率21.8%(24/110),显效率33.7%(37/110);术前视力有光感者视力改善率达100%(24/24),无光感者为44.2%(38/86);没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变差。手术时间距离受伤时间<3 d者视力改善率为59.5%(22/37),3~7 d为53.3%(32/60),>7 d为53.9%(7/13);术中切开视神经鞘膜者视力改善率为50.0%(4/8),不切开者为55.9%(57/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视力与患者的手术预后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术前视力、外伤到手术间隔的时间以及术中是否行视神经鞘膜切开均不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显著因素。结论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手段,且外伤至手术的时间及术中是否行鞘膜切开与手术预后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腺样体肥大行鼻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除术45例患儿,及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6~12个月,观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较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并发症减少,术后打鼾改善程度更为满意,术后复发概率小,术前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治愈率高。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值的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於秀玲  许超  李顺东  詹建东  徐在强 《中国骨伤》2015,28(11):1069-1074
髌骨骨折中横行骨折最为常见,张力带固定方法,是目前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钢丝张力带技术术式简单,使用材料也简单,但不牢固,难以推广;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复位好,固定可靠,但容易发生钢丝断裂,克氏针松动的并发症;螺钉张力带技术继承了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又克服了克氏针张力带刺激膝周软组织限制早期活动、内固定容易滑脱、断裂等的不足,可以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神经外科15例头颈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期18例良性头颈部神经纤维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特点以及一般情况选择姑息手术+化疗或姑息手术+放疗.比较两组间患者肿瘤病灶组织形态学特点、早期临床症状、其他肿瘤合并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呈弥散性生长14例(93.33%),平均肿瘤大小(3.6±0.8)cm×(2.0±0.5)cm,病灶陈旧性出血10例(66.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肿瘤病灶呈弥散性生长6例(33.33%),平均肿瘤大小(1.7±0.5) cm×(0.9±0.3) cm,病灶陈旧性出血2例(11.11%),差异有显著性(P<0.05).(2)观察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疼痛15例(100%),运动障碍4例(26.67%),感觉障碍6例(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疼痛7例(38.89%),运动障碍2例(11.11%),感觉障碍3例(1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患者合并听神经瘤6例、脊膜瘤4例、胶质细胞瘤2例,合并率为80%,1年生存率73.33%,5年生存率为6.67%明显异于对照组患者合并听神经瘤1例、脊膜瘤1例、胶质细胞瘤0例,合并率为11.11%,1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为97.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较良性神经纤维瘤起病急,早期临床症状显著,病情发展复杂,治疗愈后不良,因此临床诊断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实施面神经解剖加腮腺浅叶部分(或腮腺浅叶)切除术35例,观察该入路的术野暴露、美观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术野暴露良好,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面神经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5例(14.3%),暂时性耳垂麻木6例(17.1%),均在1~3个月后缓解;无涎瘘;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客观美容满意度评分8.5分,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期: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野暴露良好、切口相对隐蔽、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化疗(DDBT方案)治疗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采取手术联合4-6个疗程的DDBT方案化疗(DTIC氮烯脒氨,DDP顺铂,BCNu卡莫司汀,TAM三苯氧胺),另外1例采取单纯放疗,1例放弃治疗.手术患者中,4例采用鼻侧切开术,2例采用鼻内镜手术.结果 8例均荻随访5年,3例存活,手术联合化疗的6例患者中采用直接法计算生存率,1年生存率100%(6/6),3年生存率67%(4/6),5年生存率50%(3/6).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单纯手术或单纯放疗效果不好,早期诊断及广泛的根治性切除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单纯中耳畸形的临床及听力学特征,探讨锤骨-前庭桥接术在一定条件下患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儿童病例8例(9耳)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畸形的分类及锤骨-前庭桥接术的应用条件,比较手术前后的听力效果.结果:鼓室探查术中发现镫骨底板固定或活动障碍并伴锤砧骨畸形者较多(5/9),采取锤骨-前庭桥接术.术后听力平均提高37.3 dB,4耳气骨导差≤10 dB,其中2耳气骨导差为0 dB;1耳气骨导差为16.7 dB.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及眩晕.结论:单纯中耳畸形的最终确诊需靠手术探查,镫骨固定、活动障碍并伴锤砧骨畸形的患儿占较大比例,锤骨-前庭桥接术对于这类患儿是一种实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鼻咽颅底肉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鼻咽颅底肉瘤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鼻内镜下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影像学检查示肿瘤残留,1例海绵窦区肿瘤残留者,术后3个月脑侵犯死亡;另外1例存活16个月后死于肿瘤复发压迫脑干呼吸衰竭。3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留,其中1例拒绝放化疗,先后4次内镜手术,9个月后死于全身重要器官衰竭;1例术后行放化疗,20个月后死于颅内侵犯;另外1例行根治量放疗,存活20个月,最后因严重放射性脑病致无法进食,呼吸困难,全身重要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诱发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具备手术指征,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