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下肢创伤非常常见,往往累及足背软组织缺损,尤其是足背中前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有时候不得不选择游离皮瓣覆盖.从2006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逆行腓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16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经广泛及大量查阅中外近年来有关人工神经研究工作中的雪旺细胞研究进展的文献,结果提示雪旺细胞作为人工神经研制中的种子细胞,其作用、来源、培养、检测及应用均有了许多进步,并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应用硫酸软骨素酶ABC降解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经硫酸软骨素酶ABC处理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鼠15 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未经酶处理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8、12周进行痛觉刺激试验.术后12周进行肌电图检查,检测小腿三头肌湿重和有髓神经纤维密度,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术后8周,A组痛觉恢复率高于B、C组.术后12周A、C组痛觉均恢复,B组部分大鼠痛觉恢复.术后12周,A、C组小腿三头肌湿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段神经5mm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A组高于C组,移植段神经10 mm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段神经以远5 mm处胫神经平面有髓神经纤维密度A组略低于C组.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A组和C组无明显差别.神经传导速度A组低于C组.A、C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结论 经硫酸软骨素酶ABC处理的去细胞神经,有利于轴突进人生长,缩短靶器官神经重新支配时间,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4.
闭合或开放性末节指骨骨折是手部常见的损伤,治疗方法多样[1-2],至今对其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仍有许多争议.近年来,我们采用指骨螺钉,通过指端经皮拉力螺钉治疗11例末节指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指背五边形皮瓣重建先天性并指指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并指分指后不需植皮指蹼一期重建的方法.方法 10例先天性并指患儿,在相邻两个并指的近节指背侧设计五边形皮瓣,皮瓣顶角在两指间正常指蹼掌侧缘平面,两个侧角在两指侧背缘正常指蹼背侧缘平面,两个底角在掌指关节背侧中心.并指分指后,用形成的五边形皮瓣一期重建指蹼,共重建17个指蹼.结果 所有指蹼一期获得重建,指蹼区不需植皮,指背创面直接缝合.术后所有皮瓣均存活.随访4~25个月,平均15个月,指蹼外观和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指背五边形皮瓣能够达到一期重建指蹼不需植皮的目的 ,且损伤小,手术简单.对于多指并指患者,可同时重建两个指蹼.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修复耳廓后方软组织缺损寻找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在耳后设计双叶易位皮瓣,局部旋转,利用耳廓后方缺损区周围的软组织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应用耳后双叶易位皮瓣修复耳廓后方软组织缺损,充分利用了耳后颅耳角处松弛皮肤,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介绍应用彩色多普勒在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进行精准定位后, 切取不携带主干血管的短蒂单穿支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 我科对15例四肢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短蒂股前外侧单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 皮瓣供养动脉与受区动脉端侧吻合, 皮瓣静脉与受区静脉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1 cm×7 cm, 所有皮肤缺损创面均伴有肌腱或骨外露, 皮瓣均为单穿支皮瓣, 皮瓣的游离时间为30~40 min, 平均切取时间为35 min。皮瓣供区一期缝合。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 随访时间3~12个月, 平均7.2个月, 皮瓣外形满意, 供区创面Ⅰ期愈合。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在股前外侧的近中段对皮瓣穿支入皮点及穿支血管在皮下和肌肉内的行径进行精确定位, 选择合适的穿支作为皮瓣的供养血管, 应用"Free-style"理念切取短蒂股前外侧皮瓣, 对供区损伤小, 切取较传统方式简便, 手术时间短, 供区能直接缝合, 是一种理想的应对血管变异的手术方法。对显微外科技术和彩色多普勒操作技术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软组织缺损,总结临床疗效,并评价SCIAPF的临床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组织缺损患者,其中足部9例, 踝部8例, 小腿8例, 前臂7例, 手部9例, 口腔1例;均采用SCIAPF修复,单一软组织缺损创面28例,多个软组织缺损创面8例,多种组织复合缺损6例。创面面积1.2 cm×1.8 cm~14.0 cm×20.8 cm, 皮瓣面积1.5 cm×2.0 cm~15.3 cm×22.3 cm。术后采用复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 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本组42例中,单一皮瓣共28例,其中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18例,旋髂浅动脉深支皮瓣2例,浅支加深支皮瓣8例;嵌合瓣6例,其中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加深支髂骨瓣4例,旋髂浅动脉皮瓣加缝匠肌肌瓣2例;分叶瓣8例。动脉吻合方式:端侧吻合35例,端端吻合7例;静脉吻合:与旋髂浅静脉吻合25例,与伴行静脉吻合12例,二者均吻合5例,其中静脉端端吻合27例,端侧吻合15例。所有皮瓣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本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