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活血药对人肺癌细胞粘附和侵袭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目的:观察活血药川芎嗪,水蛭素,丹参酮ⅡA和凝血酶对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PGCL3和低转移人肺腺癌PAa细胞的粘附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丹参酮ⅡA,水蛭素和凝血酶分别处理PGCL3和PAa和细胞,观察了PGCL3和PAa细胞单独或与血小板作用后对纤维粘连蛋白的粘附和Boyden小室的侵袭改变。结果:川芎嗪,水蛭素和凝血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PGCL3细胞的粘附,而丹参酮ⅡA抑制这种粘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作用的肺瘤平二号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表达和血小板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服肺癌平二号前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41/CD42a,CD36/TSP、CD62/CD63、CD9、CD31表达的改变,并与50名健康志愿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中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表达及血小板激活状态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结论:服  相似文献   
33.
我院自 1995年 1月~ 1998年 6月共收治肺癌313例 ,均有明确的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 ,其中误诊54例 ,误诊率为 17 2 5%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35例 ,女性 19例 ,年龄 31~ 80岁 ,平均年龄 4 8岁。首发以咳嗽、胸痛、咯血为三大症状。临床分期 :Ⅱ期 11例 ,Ⅲ期 17例 ,Ⅳ期 2 6例 ,Ⅲ、Ⅳ期患者占 79 63%。病理分型 :鳞癌 16例 ,腺癌 2 7例 ,小细胞肺癌 6例 ,肺泡细胞癌 5例。从首次就诊到最后确诊 1个月~ 7年 ,平均 19个月。首发症状、首次就诊医院与首次诊断详见表1。表 1 首发症状、初诊医院、首次诊断例数表首发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肺瘤平二号膏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和荷Lewis肺癌之C57BL/ 6J小鼠血清中TXB2 和 6 酮 PGF1α水平的影响 ,阐述肺瘤平二号膏的部分作用机理。 方法 :临床研究选取 3 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服用肺瘤平二号膏 1个月 ,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患者血清中TXB2 和 6 酮 PGF1α水平的变化。动物实验选取 5 0只C57BL/ 6J近交系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 2 0只 ) ,对照组 ( 10只 )、中药组 ( 10只 )和阿司匹林组 ( 10只 )。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 ,其余各组小鼠在接种Lewis肺癌后给药观察2 1d ,心脏取血观察血清中TXB2 和 6 酮 PGF1α水平的变化 ,并对比各组小鼠瘤重、脾重和胸腺重量的改变。 结果 :肺瘤平二号膏使TXB2 / 6 酮 PGF1α比值明显下降 ,但它们与正常样本相比仍有差别。肺瘤平二号膏对Lewis肺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对荷瘤小鼠的胸腺和体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结论 :肺瘤平二号膏对TXB2 和TXB2 / 6 酮 PGF1α比值的调节作用有助于肺癌宿主对转移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不同肿瘤细胞表面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的表达。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了PGCL3、PAa、PG-3、PC-3M、MGC803、ESCL、BeL、TCT、KB、A2780、CCA801共11种人肿瘤细胞,其中包括二对高低不同转移能力的人肺癌(PGCL3和PAa)和人前列腺癌(PG-3和PG-3M)细胞阳性表达不同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的细胞数及其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11种人肿瘤细胞膜表面均有CD9、CD63、CD42a和TSP,等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不同程度的表达,在MGC803细胞膜表面发现有CL86较强的表达,CD41、CD42b、CD61和CD62均未发现表达。11种人肿瘤细胞系中CD9+、CD42a+、CD63+、TSP+细胞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不同肿瘤细胞系每个抗原阳性细胞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也不同。与高转移PGCI3和PG-3M细胞相比,CD9在低转移细胞系PAa和PG-3上有较高的表达,CD42a、TSP有相对低的表达。CD42a+和TSP+细胞数和表达强度在高转移PGCL3和PG-3M细胞系均要高于低转移的PAa和PG-3;CD63+细胞数高转移PG-3M细胞系要比低转移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软坚解毒(YHRJ)方对荷H22615小鼠肝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Bcl-2、Bax、P53、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组为NS组(正常对照组)、DDP组(顺铂组)、YHRJ等效剂量组、YHRJ高剂量组、YHRJ等效剂量+DDP组、YHRJ高剂量+DDP组,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等方法对用药后的荷H22615小鼠肝癌细胞凋亡主要相关基因Fas、FasL、Bcl-2、Bax、P53、NF-κB蛋白与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NS组比较,各加药组均能增高Fas、Bax基因蛋白表达(均P0.01),均能降低NF-κB蛋白表达(P0.05或P0.01)及降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P0.01)。与NS组比较,YHRJ等效剂量+DDP组能明显降低FasL基因蛋白表达(P0.01)。与DDP组比较,中药组及中药含DDP组能明显降低FasL及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均P0.01)。与DDP组比较,YHRJ等效剂量组、YHRJ高剂量组、YHRJ高剂量+DDP组能降低NF-κB蛋白表达(均P0.01)。与DDP组比较,YHRJ高剂量组及中药含DDP组明显增高Bax基因蛋白表达(均P0.01)。与NS组与DDP组比较,中药组及中药含DDP组能明显降低Bcl-2基因蛋白表达(P0.05或P0.01)。原位杂交检测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NS组及DDP组比较,YHRJ等效剂量组及中药含DDP组明显降低NF-κB mRNA表达(均P0.01)。RT-PCR检测Bax、Bcl-2 mRNA表达结果:与NS组及DDP组比较,YHRJ等效剂量组能明显增高Bax基因mRNA表达(均P0.001)。与NS组比较,各加药组能明显降低Bcl-2 mRNA表达(P0.05或P0.001);与DDP组比较,YHRJ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Bcl-2 mRNA表达(P=0.01)。结论:YHRJ方能够提高荷H22615小鼠肝癌细胞凋亡促进基因Fas、Bax表达,减低细胞凋亡抑制基因FasL、Bcl-2表达,降低细胞凋亡保护基因突变型P53蛋白与NF-κB基因表达,这些作用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观察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作用,分析养胃抗瘤冲剂对其侵袭作用的影响及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1-05/2001-10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日本健康雌性大耳白兔2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即养胃抗瘤冲剂组及拆方(益气方、活血方、解毒方、益气活血方、益气解毒方)组、空白血清组,制备含药血清。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建立人肿瘤细胞系体外侵袭模型,动态观察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作用以及中药复方养胃抗瘤冲剂(由生黄芪、人参、白花蛇舌草、草河车、三七、苏木等组成,每克含生药3.22g,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制剂室提供)及拆方的含药血清、化疗药顺氯氨铂对胃癌细胞系侵袭作用的影响,侵袭抑制率(%)=(对照组侵袭细胞数-给药组侵袭细胞数)/对照组侵袭细胞数×100%,凡抑制率达30%以上,认为有抗侵袭作用。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方法检测侵袭转移相关黏附蛋白CD9,CD31,CD36,CD42a,CD44,CD49d,CD62p,CD41、凝血酶敏感蛋白及CD63的表达。结果:①各组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侵袭作用的抑制率比较:养胃抗瘤冲剂组、益气组、解毒组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空白血清组(55.14%,32.43%,36.59%,0,P<0.05)。益气解毒、益气活血组作用优于单纯解毒、益气、活血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4.86%,41.23%,P>0.05)。人胃癌细胞MGC-803与BGC-823比较,侵袭作用MGC-803强于BGC-823(空白血清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60.75±4.57,56.35±3.25),养胃抗瘤冲剂及拆方对MGC-803的抑制作用强于BGC-823,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组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侵袭转移相关黏附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养胃抗瘤冲剂组肿瘤转移黏附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血清组(药物作用24h:3.30%,3.10%;24.97%,11.50%;48h:0.93%,3.56%;5.78%,10.41%),抑制肿瘤转移的黏附蛋白如CD9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血清组(药物作用24h:90.49%,86.23%;48h:94.81%,77.69%)。单纯的活血药在给药早期(24h)则可以促进CD63的表达(33.12%),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48h)则降低CD9表达(30.22%);益气活血组则可纠正活血药的这种作用(24hCD63:3.55%;48hCD9:82.92%)。结论: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均具有侵袭作用,MGC-803的侵袭作用强于BGC-823。养胃抗瘤冲剂及拆方对MGC-803的抗侵袭作用优于BGC-823。养胃抗瘤冲剂抗人胃癌细胞侵袭作用的可能作用途径在于可降低部分促进肿瘤转移的黏附蛋白如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表达,对抑制肿瘤转移的黏附蛋白如CD9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肺癌细胞系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黏附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及二种癌细胞与高、中、低浓度的榄香烯注射液共同孵育后CD42a、TSP、CD9的表达改变。结果:利用激光扫描可见CD9、CD42a、TSP均匀的表达于细胞表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G细胞表达的CD9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低于PAa细胞,而PG细胞表达的CD42a、TSP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PAa细胞,从总的趋势来看,榄香烯注射液增高PG和PAa细胞CD9的表达,降低其CD42a、TSP的表达。结论:PG细胞系的转移能力高于PAa细胞系;对肺癌细胞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粘附蛋白的影响,可能是榄香烯注射液抗肺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养胃抗瘤冲剂对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的影响及在肿瘤转移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养胃抗瘤冲剂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的转录活性和调亡相关蛋白 (Fas/FasL)的表达变化。 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 ,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升高 ,与健康人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 ,随着病情的进展 ,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养胃抗瘤冲剂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g -NORs升高、Fas表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养胃抗瘤冲剂可以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能力 ,对增殖能力则有增强作用 ,从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可以从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两方面评价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 ,在胃癌转移的临床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