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4 毫秒
9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月),术前后凸角平均25.2°(10°~43°)。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年龄39.9岁(18~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6年(2个月~16年),术前后凸角平均27.6°(5°~60°)。结果前路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4min(140~395min),平均出血为994mL(300~20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4.7°(0~35°),平均矫正10.5°(5°~16°)。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3min(190~3950min),平均出血为1654mL(800~38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4.4°(-10°~30°),平均矫正23.2°(7°~40°)。所有的不完全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都得到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截骨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凸矫正。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单节段LDH患者33例,其中16例采用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A组),17例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B组)。记录术中医师及患者辐射暴露次数;麻醉后体位摆放完成至置入工作通道总时间(T0);穿刺针刺破皮肤至导针初次放置到满意位置的时间(T1);导针放置完成到置入工作通道时间(T2);其他时间(T3),A组包括穿刺前透视定位穿刺点等时间,B组包括示踪器放置、术中X线扫描、穿刺通道制订等时间。记录术前和术后3 d、1个月、6个月时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B组医师辐射暴露次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辐射暴露次数明显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T1、T2比A组短,T3比A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单节段LDH临床效果良好,且术中医师辐射暴露次数少,穿刺操作准确、便捷,稳定性可靠。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市和平区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配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压水平、心率情况和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率、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波动较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硝苯地平缓释片能够控制患者血压,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制首乌多糖的制备,确定和优化制首乌多糖Fe(Ⅲ)配合物的合成工艺条件,研究其吸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脱色及透析方法,从制首乌中提取、精制制首乌多糖,制首乌多糖水溶液与FeCl_3在碱性的条件下反应,制备制首乌多糖铁配合物(PIC)。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分析不同条件下PIC中Fe(Ⅲ)的含量变化,研究制首乌多糖对Fe(Ⅲ)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光谱鉴定。结果:所制得PIC为红褐色粉末,pH值3~12,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同一温度、不同时间下,制首乌多糖对Fe(Ⅲ)的吸附量随时间不断增大,于1 h后基本达到稳定;在同一时间、不同温度下制首乌多糖对Fe(Ⅲ)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分析,制首乌多糖可与金属离子铁(Ⅲ)生成稳定配合物,发生配合基团以羟基为主,铁以聚合β-FeOOH铁核结构形式存在于PIC中。结论:制首乌多糖与金属铁离子结合,可形成稳定的PIC,温度和时间可能是影响PIC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PIC为新型口服补铁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TIC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24例,均于实施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行DCE-MRI检查。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的强化形态和TIC类型。根据病理肿瘤坏死率(TNR)分级法,分为反应良好组(TNR ≥ 90%)和无反应组(TNR<90%)。采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2组间化疗前后及2组组内化疗前后TIC类型分布差异。结果:反应不良组共12例,化疗前TIC以Ⅱ、Ⅲ型(33.3%、58.3%)为主,化疗后仍以Ⅱ、Ⅲ型(41.7%、33.3%)居多,化疗前后TI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反应良好组共12例,化疗前TIC以Ⅱ型(66.7%)为主,化疗后以Ⅰ型(83.3%)为主,化疗前后TI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间化疗前TI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而化疗后TI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的TIC类型可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Ⅰ型曲线反映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中药重楼的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重楼”“Paris polyphylla”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PubMed等数据库2000年1月1日—2022年6月4日发表的有关重楼研究的文献,使用Cite Space、VOS viewer软件转换数据,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进行分析并构建出有关研究的可视化图谱,分别构建“重楼”研究的文献关键词的热点。结果发现限制重楼发展的3个问题以及对《中国药典》重楼规范化提出建议,并对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7.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骨质疏松人数增加,老年性骨科手术呈上升趋势。经积极围手术期准备,通过处理骨折,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的共识。高龄骨科围手术期缺血缺氧性脑病危机患者生命,应引起高发警惕。我科近3年共进行高龄骨科手术60例,其中4例发生围手术期缺血缺氧性脑病,现在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8.
眼科冷冻治疗仪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  袁强 《医疗设备信息》2009,(6):48-49,24
本文介绍眼科冷冻治疗仪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现象和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肠镜下自膨胀金属支架(SEMS)置入序贯手术与急诊手术(ES)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9年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55例,其中SEMS组25例,术前接受肠道支架置入,梗阻解除后1周左右行根治性切除;ES组30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肿瘤根治性切除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ES组22例(73.3%)明显低于SEMS组25例(100%); ES组切除淋巴结为(9.6±5.5)个明显低于SEMS组(18.7±7.7)个;一期手术造口:ES组26例(86.7%),SEMS组11例(44.0%);造口还纳率ES组38.4%,SEMS组90.9%;永久性造瘘率ES组16例(53.3%),SEMS组1例(4.0%);手术切口感染:ES组4例(13.3%),SEMS组0例(0.0%),上述各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镜下放置SEMS,然后序贯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备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