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丁苯酞动员内皮祖细胞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mg/(kg·d)]和低剂量组[丁苯酞60mg/(kg·d)]和高剂量组[丁苯酞120mg/(kg·d)],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灌胃治疗5d,每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2h和治疗5d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水平;行CD3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天起,尼莫地平组及高、低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第3天时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低剂量组[(0.40±0.52)分vs(1.10±0.32)分,P<0.05]。假手术组大鼠缺血2h循环EPC水平低于其他4组(P<0.05)。治疗第5天,高剂量组EPC增加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低剂量组(P<0.05)。尼莫地平组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脑缺血区CD31阳性及vWF阳性细胞数多于模型组。结论丁苯酞可动员循环EPC,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致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房颤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4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入选病例分为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47例入组患者中房颤患者66例,非房颤患者81例,房颤组HT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7%(18/66)与14.81%(12/81),χ2=3.071,P=0.028],房颤组症状性HT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2.12%(8/66)与3.70%(3/81),χ2=3.798,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发房颤的患者基线收缩压高(OR=11.285,95%CI 1.576-68.377,P=0.035)、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2.608,95%CI 1.072-4.380,P=0.013)、早期头部CT有缺血改变(OR=1.595,95%CI 1.164-3.258,P=0.023)、起病-溶栓时间(OTT)较长(OR=93.114,95%CI 7.385-177.972,P=0.006)、溶栓24h内血压变异性大(收缩压变异性OR=18.638,95%CI 1.433-65.634,P=0.004;舒张压变异性OR=21.449,95%CI 1.528-56.420,P=0.003)与溶栓后发生HT显著相关。结论房颤与静脉溶栓后HT具有相关性。基线收缩压高、基线NIHSS评分较高、早期头部CT有缺血改变、OTT较长、溶栓24h内血压变异性大是房颤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14例,结果:10例治愈,4例失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脑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大脑血管支配的区域血液供应不足,将出现慢性进行性的功能损害,如认知功能障碍等,这将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随着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获得一种针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经济、有效的治疗药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经过深入研究整理有关中医文献和总结临床经验,我科应用自拟补益活血丸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的临床特征及不同药物联合治疗MO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头痛门诊序贯就诊的480例偏头痛患者详细采集病史,筛选很可能的MOH患者,与周期性发作偏头痛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调查。对所有MOH患者强烈建议停用各种止痛剂,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普萘洛尔(Ⅰ组)或托吡酯+阿米替林(Ⅱ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6例为很可能的MOH。MOH组起病年龄与周期性偏头痛组无明显差异(30.2±9.3岁;31.1±9.5岁)(P>0.05)。MOH组头痛家族史比例(67.4%)稍高于周期性偏头痛组(54.9%)(P>0.05),MOH组服用复方止痛药及中重度残疾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周期性偏头痛组(分别为89.1%与39.3%;76.1%与19.5%)(P均<0.001)。治疗3个月后,Ⅰ组与Ⅱ组服用止痛药的比例为10.5%与10.0%,每月头痛天数为(3.21±0.85)d与(3.05±0.83)d,MIDAS总分(19.70±7.00)与(18.30±6.7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Ⅰ组)与10.0%(Ⅱ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头痛家族史长期频繁使用复方止痛剂更易导致MOH,造成残疾。撤用止痛剂,盐酸氟桂利嗪+普萘洛尔或托吡酯+阿米替林均可明显缓解症状,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各方面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降低;与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比较,在情绪、社会交往和总的生活质量方面降低明显[1]。我们用癫痫病人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成年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  相似文献   
18.
19.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9年1月~2003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冶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7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OX40表达及其对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OX40在MG免疫学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2例MG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OX40+CD4+T细胞、FoxP3+CD4+CD25+Treg表达水平,比较OX40表达在MG患者不同临床疾病状态、Osserman分型、临床绝对评分、胸腺病理类型等情况下的差异,并分析OX40对FoxP3+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结果 (1) MG患者外周血OX40+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MG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在发作或加重期高于缓解期(P<0.05);在临床绝对评分呈中、重度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轻度患者(均P<0.05);Osserman Ⅱ、Ⅳ型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Ⅰ型患者(均P<0.05);胸腺增生及胸腺瘤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胸腺正常患者(P<0.05,P<0.01).(3)MG患者外周血OX40+CD4+T细胞百分比与FoxP3+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843,P=0.01).结论 协同刺激分子OX40参与MG发病,可能通过抑制FoxP3+CD4+CD25+Treg细胞生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