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本实验对6O只家兔造成轻瘫,重瘫,全瘫三种实验模型,就不同程度损伤及自血先量子治疗后的脊髓诱发电位进行检测,借此对自血先量子疗法之疗效作一评价。结果表明:轻瘫、重瘫治疗组脊时诱发电位恢复率高于各自对照组,且轻瘫组疗效高于重瘫组。提示自血光量于疗法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2.
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软骨细胞取自3日龄异体幼兔,体外培养后接种于胶原海绵支架上,再移植于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处。在同一大白兔双膝关节内外髁分3组作自身对照研究,股骨内髁作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移植组,右膝股骨外髁作单纯胶原海绵移植组,左膝股骨外髁作空白对照组。移植术后第4、8、12、16、20周分批处死,进行大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移植组缺损处为软骨性修复,而单纯胶原海绵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为纤维性修复。结论:运用软骨组织工程的原理,以胶原海绵作为支架材料的异体软骨细胞移植可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为治疗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膑骨软化症是膑骨软骨面由于慢性损伤而发生的退行性病变,又常称之为膑骨软骨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尤其是运动员。临床表现主要为膑骨后疼痛,活动时尤为明显。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方法很多,局部治疗常用的有; 热敷,理疗、药物封闭及按摩等。虽都有一定疗效,但尚不能令人满意。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雄姜散软膏局部敷贴治沉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38例腰椎滑脱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组Ⅰ,n=12);自体血回输组(组Ⅱ,n=12);对照组(组Ⅲ,n=14)。术中均采用控制性低血压,记录术前、术中、回输前、回输后、术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分别记录回输的血量和输异体血量。结果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术中输异体血量约100ml,自体血回输组输异体血量约400ml,对照组输异体血量约800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的方法,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避免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旋前方肌紧缩术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旧性下尺桡关节由于关节盘和下尺桡背侧韧带损伤,造成尺骨小头向尺侧、背侧移位。旋前方肌紧缩术把该肌起点从尺骨前缘移到背侧,这样无论旋前方肌收缩或者松弛,张力均增大。将尺骨小头向桡侧、掌侧牵拉,恢复了下尺桡关节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应力分布,近4年来,治疗患者11例,经过4个月~4年半随访,疗效优9例、良2例。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与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2例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骨肿瘤脱钙骨填充骨缺损,术后第7天行骨髓动员,每天皮下注射特尔立3.0μg/kg,连续3d,第4天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后采集APBSC。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一枚骨穿针准确穿入骨缺损部位,然后抽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即可注入骨缺损部位。通过术后连续X线片,了解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12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在2~4个月以内均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骨化,成骨效应满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是一种治疗骨缺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7.
28.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兔脊髓血流量变化观察23002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循善,董英海,吴基,邵宏英,陈晓燕,卫玉芝,程越1990年起,笔者在临床尝试应用自血光量子疗法(ALQ)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满意疗效[1]并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2,3...  相似文献   
29.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1984年~1995年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5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18~74岁;均为手法复位失败或开放性骨折,其中三踝骨折12例,双踝骨折25例,单踝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39例,新鲜性骨折51例,陈旧性骨折3例。治疗方法1.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常规暴露骨折端,使之解剖复位,尽量不剥离骨折块骨膜。用手摇钻将2枚o1.5~Zmm克氏针从骨折远端平行并与骨折线垂直钻入,远端最好到达对侧骨皮质而又不穿过。再在骨折近端距骨折线2~2.scm处横钻一骨孔。此孔在内踝骨折时靠…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三维重建和配准融合的方法构建肢体肿瘤及瘤周解剖整体结构,明确肿瘤的局部特征和三维空间关系,为肿瘤外科治疗术前评估和计划提供客观的空间可视化信息。方法采集4例肢体肿瘤患者盆部和大腿上段CT、MRI和MRA影像数据,分别导入三维重建软件,基于CT和MRI对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成像敏感度的差异,从各模态影像数据中分别提取肿瘤及其周围目标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依据体内解剖参照点对各个组织的三维结构进行配准融合,构建肢体肿瘤及瘤周解剖整体结构。结果通过CT、MRI和MRA影像数据构建出包括肿瘤及周围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盆腔脏器等组织的三维整体结构,显示了肿瘤的大小、形状、部位等局部特征以及肿瘤与其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结论以多模态影像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和配准融合的方法可以构建肿瘤区域多种组织的三维整体结构,清楚而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局部特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解剖关系,具有个体化肿瘤术前评估和计划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