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从基因水平了解中药在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黄芪(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RASH)和天麻(Gastrodiaelata,GE)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在黄芪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有96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或下调倍数大于2);在天麻组有118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或下调倍数大于2)。在两组中共发现与细胞分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7个,其中差异表达明显的有3个,包括bHLH,Epiregulin,fibroblast growthfactor。 9.结论 黄芪和天麻可有效地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基因。  相似文献   
32.
黄芪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体外扩增培养.中药黄芪定向诱导MSC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芪诱导90 min后大部分MSC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从基因水平了解黄芪在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2-09/2005-06在广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解剖教研室完成。①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实验组加入预诱导液(20mL/L天麻注射液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L-DMEM),对照组只换液不加天麻。24h后吸去预诱导液,实验组加入诱导液(100mL/L黄芪注射液不含胎牛血清的I广DMEM),诱导细胞分化1h,对照组换液为不含胎牛血清的L-DMEM。②细胞总RNA的提取。③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细胞:培养5~10代的细胞在黄芪诱导液中诱导1h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巢蛋白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②两组细胞的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检查其吸光度(A值),A60/A280为1.8~2.0;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显示28S,18S,5S3条带。③在9052个基因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检测到有379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下调倍数大于2倍的有19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共有151个,其中有7个基因的上调倍数大于2,包括bHLH,epiregulin,fibroblaatgrowthfactor9等基因。 结论:黄芪可有效地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其作用过程涉及多种基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血栓通注射液的药物成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其可能的线粒体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1/09在广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取10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每组36只。实验干预:①假手术组:实验前1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全麻下行右肾摘除,左肾暴露40min后取下。②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实验前1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全麻下行右肾摘除,左肾动脉夹闭缺血45min后再灌注1h。③三七总皂苷组:实验前1h腹腔注射血栓通注射液70mg/kg,其余方法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实验评估:①再灌注后1h取肾组织匀浆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②测血浆肌酐、尿素氮、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③电镜观察肾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④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Ca2 含量。结果:10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三七总皂苷组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丙二醛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②三七总皂苷组血浆肌酐、尿素氮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高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③电镜观察三七总皂苷组线粒体结构有明显的改善,嵴数目减少不多,且排列较整齐,没有线粒体崩解的情况。④三七总皂苷组肾组织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a2 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结论:三七总皂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直接清除自由基,提高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升高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降低钙超载,从而减轻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天麻定向诱导神经细胞后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方法:建立以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为受体动物模型,体外扩增的大鼠6~7代MSC为供体细胞,分以 下3组,每组12只进行实验:实验组1(A组),放疗+单纯输注MSC;实验组2(B组),放疗+输注天麻诱导1h MSC,A、B组每只小鼠注射0.3mL含1.5×106cells的无血清培养液。空白对照组,放疗+输注等量无血清培 养液。照射后4h内,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移植60d后取骨髓(BM)、外周血(PB)、脾(SP)细胞悬液,用流式细 胞仪检测供体大鼠源性CD11a、CD45表达。结果:所有实验小鼠均能存活到2个月,骨髓、外周血、脾细胞悬液 均可检测到低表达的大鼠源性CD11a、CD45。对照组为阴性。A、B两组相互比较,具有显著差别意义(P< 0.05)。结论:MSC及天麻定向诱导神经细胞后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细胞。方法:SD大鼠股骨骨髓细胞体外扩增。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分别加入无血清L-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有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5-22代,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有53%的神经样细胞。加入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1-5h,约70%MSC形态转变为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出的神经样细胞NSE、nestin、GFAP表达阳性。继续培养5d后对照组神经样细胞逐渐凋亡。肾上腺素类各组虽存活6d,但细胞正常形态改变,部分细胞死亡漂浮。一瓶MSC在正常培养至第7代时,自发出现约50%的神经细胞,传至第13代,有约60%的神经细胞(66.5%±6.4%)。结论:骨髓本身可能存在着神经干细胞。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用肾上腺素类诱导可分化为多种形态的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37.
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使用天麻后 ,在再灌注 6h、12h和 2 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 (p值分别 <0 .0 1,0 .0 5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p值分别 <0 .0 5 ,0 .0 1,0 .0 5 ) .结论 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 ,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初步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利用转LacZ基因小鼠MSCs输注X射线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2个月后取骨髓细胞作体外甲基纤维素培养和X -Gal染色,取肝脏X -Gal染色。结果 MSCs输注组和对照组骨髓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均能形成鹅卵石样造血细胞集落,经X -gal组化染色后,输注组部分造血集落产生蓝绿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肝脏X -Gal染色输注组部分产生蓝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结论 小鼠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BUN浓度、肾组织SOD活力、MDA及NO含量的变化及肾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天麻后,在灌注24h后血清BUN浓度明显下降(P值〈0.01),再灌注1、6、12和2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0.05,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0.05);未应用天麻保护的对照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损伤性改变。结论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天麻的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0.
中药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可使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转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肌肉细胞、神经元样细胞等,而中药是否能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呢.目的:研究SD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及用中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功效。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重复观察测量,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用骨髓取自经检验健康的SD雄性大鼠。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多种中药成分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主要观察指标:①MSCs分离和扩增结果。②MSCs表面抗原及神经元样细胞鉴定结果。结果: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4,CD11α,C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CD29,CD44,CD90,CD105,CD166呈阳性。黄芪、天麻、人参、当归、脑新舒、人参蜂王浆等多种中药诱导1~3h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巢蛋白呈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结论: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是具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在适宜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