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32.
患者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由于对某些检查手段和手术的恐惧,病人及家属之间不正确的议论和推测,医护人员的语言不当,以及有的危重病人的死亡等等,都会使患者产生种种负性心理反应,引起医源性心理疾患,亦称“医疗心理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回盲部溃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不同病因形成的回盲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2例。最后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综合结肠镜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前临床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为21.1%(11/52);结肠镜肉眼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为80.7%(42/52)。结论内镜检查对回盲部溃疡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检测可溶性CD44拼接变异体6(s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在癌性腹水初筛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85例腹水标本中sCD44v6、VEGF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肿瘤标志物在癌性腹水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癌性腹水组的sCD44v6、VE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诊断癌性腹水以sCD44v6值78.97μg/L为临界值时,其灵敏度为71.1%、特异度94.7%;以VEGF值213.90ng/L为临界值时,灵敏度为85.6%、特异度92.6%。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发现VEGF优于sCD44v6。联合检测准确率更高。结论 sCD44v6和VEGF可作为初筛诊断癌性腹水的良性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6.
<正> 在运动损伤的理疗中,理(电)疗是不可忽视的方法。对受伤的运动员来说,它是一种在短期就能见效的疗法,正确选择电疗方法对经常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7.
开口箭提取物对结肠炎大鼠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开口箭有效成分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硝基苯磺酸大鼠结肠炎模型,用开口箭醇提物(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灌肠治疗2周后评价大鼠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改变.[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下降(P<0.05).[结论]开口箭醇提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硒结合蛋白1(selenium binding protein 1, SB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SBP1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方法收集17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检测SBP1的表达. 结果Western印迹和RT-PCR结果均显示,ESCC组织中SBP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P=0.000).SBP1的表达与ESCC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结论 SBP1在ESCC组织中表达减少,它可作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转变为癌组织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Hugl-1表达与人结肠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探讨Hugl-1基因表达与结肠癌肿瘤发生、侵袭的相关性。方法对99例结肠癌标本、17例正常及结肠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ug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及结肠良性病变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ugl-1表达下降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可作为反映结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一个较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胃间质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胃间质瘤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2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不一,缺乏典型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上腹疼痛或饱胀不适、上腹鄙烧灼感等,中位发病年龄为48岁,术前主要借助超声内镜初步诊断,术后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CD117和CD34是最主要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阳性率分别达90%和85%.结论 胃间质瘤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对于中青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上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者,应考虑胃肠道间质瘤的可能,并行相关辅助检查;超声内镜是术前初步诊断胃问质瘤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是目前胃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