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小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出气虚血瘀为脑小血管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阐述益气活血逐瘀法为脑小血管病病情波动期的主要治法,认为根据疾病特点及其病因病机进行动态管理能及时截断病情进展,减少脑内病灶的产生,防止神经功能受损。益气扶正与活血逐瘀并举,标本兼顾,为脑小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1背景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注射剂,自2001年取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0100)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检索2001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文献,共得到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文献141篇,其中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文献99篇,包含61项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肾虚证患者的证候特征与规律。方法 基于前期编制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肾虚证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采取前瞻性多中心调查,于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15家分中心进行临床信息采集,利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对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970例次的四诊信息采集,共对33项四诊信息进行分析,其中出现频率≥50%的有7项,分别为动作迟缓、腰酸、健忘、膝软、夜尿频多、膝酸、腰软。基于系统聚类分析与专家意见,发现聚3类[肾气(精)虚、肾阳虚、肾阴虚]信息分散性最佳,并通过因子分析对3类临床症状的特征维度进行提取,以功能和形体两个维度进行展现。结论 通过聚类-因子分析,初步揭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肾虚证的临床症状特点与维度特征,为进一步构建相关诊断量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1 大学生焦虑障碍研究现状 焦虑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焦虑障碍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1],其表现为提心吊胆和焦虑不安的心情[2],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容易出现的是焦虑状态,这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多是由于生活中的那些可能会造成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某种事物或前景所产生,其典型表现就是不明原因的忧虑和紧张.  相似文献   
25.
注册登记研究模式能够满足真实世界下中风病的研究需求,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真实的数据信息。通过对中风病注册登记研究源流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中医药研究自身特点,探讨中医中风病注册登记研究开展的关键环节,并展望中医中风病注册登记研究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6.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证据评价是指南制修订中的重要步骤,不同类型的研究证据对应不同的评价工具,而1911年以后的中医“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标准。本研究立足于中医指南制修订的核心环节,以中医临证的重要证据“近现代医家经验”为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内在发展规律,基于综合方法探讨如何构建中医“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评价方案,目的是规范地遴选“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提高中医药指南的临床实用性,服务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董兴鲁  齐宝云  高颖 《世界中医药》2023,(13):1789-1792+1799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通过对其病理机制、临床特征与转归的总结分析,与中医“虚气留滞”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创新病机假说,以“虚气”为发病之本,以“留滞”为发病之标,二者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特点,切合疾病螺旋进展、动态演变的模式。并据此形成“扶正护脑以补虚、解毒通络而通滞”的治法,为进一步探索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中医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新发与复发脑梗死中医证候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集2539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脑卒中、TIA)、中医证候等临床信息,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复发脑梗死组(RCI)和新发脑梗死组(FCI)2组,分析2组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结果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房颤病史、高脂血症病史(P0.05)。青年组复发脑梗死明显少于新发脑梗死(P0.05),老年组复发脑梗死明显多于新发脑梗死(P0.05)。复发脑梗死组内火证较新发脑梗死组少见(P0.05)。结论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临床二级预防,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对文献报道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经验方进行分析,研究药味组成和配伍规律。方法文献检索自建库至2013年的中国知网等5个文献数据库,通过统一的检索式,双人筛选并录入信息,以SPSS clementine12.0对清洗后的数据行频数统计、GRI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4篇,方剂137首,涉及药物154味。通过频数分析筛选常用药32味,出现频率最高药味依次为生黄芪、丹参和生地黄。关系网络模型得出治疗的主药,生黄芪、丹参、生地黄、山药、川芎及山茱萸,相互间存在强关联性。关联规则得出药物配伍规律22条。结论应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了目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药物组成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医学本科生亚健康的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对北京地区4所医学院校在读本科生的亚健康特征进行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分析亚健康发生率,使用SPSS18.0软件中的非参数检验对表现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回问卷657份,回收率为73%,其中判定为亚健康者259例(39.4%)。不同院校、不同性别的亚健康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健康组、亚健康组与疾病组的能力因子分别为8.801、9.681和9.656,躯体不适因子分别为17.524、21.869和20.892,睡眠因子分别为5.168、7.331和6.661,情绪因子分别为6.485、7.924和7.629,二便因子分别为7.653、9.669和8.886。上述5个因子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查人群中亚健康的发生概率为39.4%。其发生率在中西医院校、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躯体不适、精力下降、二便异常、负性情绪增加、睡眠质量下降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