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部分切除髋臼外缘诱发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关节炎 (O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 ,临床上所见的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疾病 ,大多数是由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Perthes病 ,髋臼发育不良占大多数[1,2 ] 。但通过实验对其发病机制 ,髋臼及股骨头动态变化的研究非常少见。众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 ,证实并强调 ,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在异常负重情况下 ,软骨基质的变化与之相辅相乘 ,导致骨、软骨、滑膜及周围肌肉病理改变的结果。临床上研究也证实应力增加是导致该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对其动态改变的了解上还存在着许多不明之处。我们模拟髋臼发育不良症切除家兔一侧髋臼外缘 ,由…  相似文献   
82.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提高该综合征的治愈率,方法:通过观察30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首发症状、呼吸症状及血氧分压、血红蛋白、尿脂肪滴、出血点、血小板、X线胸片等改变,确定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多发骨折后以无颅脑外伤的意识障碍或以无胸部外伤的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血氧分压下降,血红蛋白减少,尿脂肪滴阳性可作为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结论:通过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而进行的早期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该综合征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3.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与坐骨神经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共 14例患者, 3例非手术治疗,患肢持续股骨髁上牵引术; 11例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术。结果 14例患者随访 0.5~ 3.5年,平均 18个月。根据 Matta标准,髋臼骨折治疗后解剖复位为 8例 (57.1% ),满意复位为 6例 (42.9% );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 MCRR标准,坐骨神经损伤恢复的优良率为 57.1%。结论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易造成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的腓总神经分支较胫神经易受损,且预后不佳;髋臼骨折手术中屈膝伸髋位可减少医原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伤后早期行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术,将有利于坐骨神经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flavopiridol)在体内外抑制骨肉瘤耐阿霉素细胞株MG63/ADR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量flavopiridol给药后MG63/ADR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pro-caspase-9、pro-caspase-3、caspase-8、Bcl-2、Bcl-xL、p53、Bax及活化型多聚ADP核糖多聚酶(PARP-85)蛋白的表达。采用MG63/ADR建立荷瘤裸鼠模型,FP腹腔内给药,测量肿瘤体积及裸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Flavopiridol可抑制骨肉瘤耐阿霉素细胞株MG63/ADR的细胞增殖,其效果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Flavopiridol给药后,耐药细胞株MG63/ADR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lavopiridol给药后,耐药细胞株中的pro-caspase-9、pro-caspase-3、Bcl-2以及Bcl-xL的表达下降,活化型caspase-8、PARP-85的表达增加。Flavopiridol可有效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耐药骨细胞的生长。结论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可在体外及体内有效抑制骨肉瘤耐药细胞株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死亡受体介导的caspase信号传导途径及非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新成员Livin基因在骨肉瘤形成以及多药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亚克隆技术构建Livin基因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并筛选沉默Livin表达的克隆.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阳性克隆的非贴附性生长状态.流式细胞计数法测量Livin表达短期沉默后细胞周期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变化,以及长期沉默后的Hoechst33258核染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Bcl-2、Bax、活化型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多聚酶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骨肉瘤U2-OS细胞中,shRNA介导了Livin mRNA和蛋白水平的下调,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在Livin表达沉默早期,处于G0/G1期细胞增加,Cyclin D1的表达减弱,对顺铂药物敏感性增强;长期沉默后凋亡小体形成,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活化型Caspase-3和PARP的表达上调.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不但促进骨肉瘤的发生而且促进顺铂化疗耐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6.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科(110001)杨茂伟范广宇吕刚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常因和外伤混淆而漏诊,造成肢体坏死、截肢的...  相似文献   
87.
背景: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现已得到国际公认,但其作用机制复杂,且目前并没有完全被揭示。目的:探讨MP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C9和CD59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实验对照、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对象为50只体质量250-300g健康SD大鼠。干预:50只SD大鼠随机抽签法分MP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12h,1,3,5,7d对脊髓损伤组织取材制成性冷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C9和CD59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法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伤后各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的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C9,CD59阳性反应物的表达部位及时程。结果:MP组在伤后12h,1,3,5,7d时间点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87.82&;#177;4.16,82.13&;#177;3.84,65.91&;#177;4.04,82.69&;#177;6.15,95.53&;#177;7.49,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0,6.61,3.43,5.62,4.08,P&;lt;0.01);MP组在伤后12h,1,3d时间点CD59的表达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02.52&;#177;8.03,93.45&;#177;7.24,73.86&;#177;5.32,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5,P&;lt;0.01,t=2.41,2.27,P&;lt;0.05),伤后5,7d时间点两组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MP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88.
脊髓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细胞移植组,分别在细胞移植后1、2、4周应用斜板实验和Tarlov评分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应用nestin标记观察移植后干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1周、2周、4周,移植组和对照组斜板试验结果分别为(38.30±0.84)°、(18.50±0.76)°;jm(39.40±0.78)°、(19.70±0.66)°;(45.00±0.81)°、(22.30±0.69)°;Tarlov评分分别为3.37±0.45、2.32±0.34;3.45±0.38、2.41±0.43;3.63±0.47、2.45±0.48;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见在损伤的脊髓组织中有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结论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
我们采用特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的股骨头,观察股骨头内各部位的病理变化特点,确定脂肪栓塞和血栓形成情况,并提出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透明质酸与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人关节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透明质酸钠作为一种独特的线性黏多糖,是构成关节软骨和滑液的主要成分。许多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已证明,关节内应用透明质酸钠有明显的营养、润滑软骨和止痛效果。目前有许多促进软骨再生的研究,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效果均不理想。如关节软骨的移植方法受到软骨来源的极大限制,软骨刨刮、软骨下骨钻孔、磨造、凝胶或纤维植入、电磁场、激光刺激等方法的确切效果还未能得到广泛认可。组织工程学及多肽生长因子的研究尚未成熟,要将它们应用于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透明质酸作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完全可以利用其来源广泛、提纯简便、用药方法安全易行、价格适宜的特点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