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架在足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探索其在足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1月本科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足部损伤共22例,其中跖骨干骨折8例中闭合3例,开放5例;跖跗关节骨折脱位4例中闭合1例,开放3例;足舟骨骨折3例;楔骨骨髓炎7例。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6.5个月,足功能恢复按AOFOS标准,优14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1.8%,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型外固定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固定可靠。其应用于跖骨干骨折、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足舟骨骨折、楔骨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对维持内侧柱长度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主因双足跟处疼痛3年、跛行1个月入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明显侧弯畸形,棘突无压痛.右足跟处轻度肿胀,肤温正常,右跟腱走行近跟骨结节处可及骨性突起,压痛阳性,跟腱张力较高.左侧跟骨结节处压痛阳性,跟腱张力可,肤温正常.双足诸关节活动、感觉均正常.  相似文献   
33.
跟腱断裂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损伤,近年发病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于跟腱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生理的特点, 损伤后修复和愈合不易, 加之断裂多发生于中青年人, 影响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方法较为多样,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修复,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自2005年11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了11例马尾状跟腱撕裂的患者,均采用跟腱重叠锁边缝合法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骨牵引后闭合复位,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Dienst等的标准,优14例,良7例,可1例。并发症:钉道感染9个孔,无神经血管损伤,无肌腱迟发性断裂。[结论]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较好,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7年3月,采用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26例27侧,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侧。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6.0~29,5个月,平均12.3个月,骨平均愈合时问为5.0个月(3~9个月),下肢各关节功能良好。共置钉160枚,钉道表浅感染4l孑L,占25.6%,深部感染ll孑L,占6,9%。采用Merehant等胫腓骨骨折术后评分标准综合评分:优17侧,良7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88.9%结论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固定牢靠,对骨愈合干扰小,较小影响关节活动,可以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是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终极治疗。  相似文献   
36.
从Wolff定律和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到骨科自然重建理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臧建成  秦泗河 《中国骨伤》2013,26(4):287-290
Wolff定律是骨的适应性原理,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即牵拉成骨技术或牵拉组织再生技术,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是秦泗河教授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肢体畸形后综合思考提出的矫形外科新观点。关于三者关系的思考源于对"寻找地铁出口"这个社会现象的观察。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和Wolff定律同为力学概念,前者完全符合后者,Ilizarov技术是Wolff定律的延伸,是现代工程科学造就骨微创伤与修复的反复过程,只是骨小梁沿着张力-应力方向形成,医生通过机械力的合理调整,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骨的发生、成骨与塑造过程。而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是"Wolff定律中力的作用范围"明显扩大,不仅指导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选题,还涉及社会学中对医患关系的辩证思考。认识和发现Wolff定律、Ilizarov技术和骨科自然重建理念之间关系的过程是不断交融、不断实践、思考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早期修复重建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5月,对12例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采用早期(受伤≤7d)关节镜下手术,取四股半腱、股薄肌腱重建ACL,止点重建或缝合修复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一期缝合内侧撕裂的关节囊及缝合或切除损伤的半月板。结果手术时间1.5~2.5h,平均1.8h。术后引流量100~250ml,平均200ml。1例患肢麻木酸胀5d后恢复,1例取腱切口以远局部感觉障碍。12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6.5月,膝伸屈范围正常,外翻应力试验于0°位时10例正常,2例弱(+),30°位时均正常。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82.5±13.8)分,与术前(39.4±15.0)分比较有显著差异(t=3.973,P=0.000)。结论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早期可以在关节镜下完成ACL重建,同时处理合并损伤,早期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创伤小、康复快,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8.
目的统计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30年间治疗四肢畸形所应用的骨外固定器械(包括Ilizarov器械)数据,探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矫正四肢畸形的应用指征、个体化器械构型选择策略等。方法依据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肢体畸形矫形手术病例数据库,回顾性统计分析1988年1月—2017年12月外固定器使用情况,分别从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不同性别、不同手术时间段、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种外固定器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及不同外固定器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13例患者手术中应用了骨外固定器,其中双下肢手术同时应用者69例,共应用8 182套外固定器。其中组合式外固定器4 725套(57.74%)、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 388套(41.41%)、单臂外固定器64套(其中包括Orthofix器械)(0.78%)、Taylor空间外固定器5套(0.06%)。男4 487例(55.31%),女3 626例(44.69%)。从不同时间段分析显示,外固定器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后应用数量突破性增多。患者年龄以11~30岁为主,其中21~25岁使用最多,达1 819套(22.23%)。外固定器应用部位几乎涵盖了四肢所有区域,其中踝足趾部位最多,达4 664套(57.00%);上肢最少,共152套(1.86%)。8 113例中治疗的疾病涵盖了十余个学科、超过150个病种,其中使用外固定器治疗最多的前5位疾病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结论 Ilizarov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淋巴、神经、皮肤、内分泌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畸形、残疾以及骨科疑难杂症,其手术适应证远超出了骨科学范围。国产外固定器及其安装工具基本能满足各种治疗的要求。骨外固定技术已全面进入了应力控制下的牵拉组织再生,自然修复组织创伤与残缺、重建肢体功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的综合疗效,探讨该类型足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的22例(30足)成人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1.5岁。均为踝关节以远感觉缺失。左侧2例2足,右侧2例2足,双侧18例26足。1足伴足底负重区溃疡,3足因既往足骨髓炎致足趾缺失。合并髋关节脱位3例,脊柱侧弯3例,膝关节畸形4例,?趾下垂畸形3例。二便正常控制5例,二便大部分控制10例,充溢性尿失禁6例,膀胱造瘘1例。X线片示椎板闭合不全位于L3~L5 8例,L5、S19例,L3~S3 5例。行踝关节融合12足,跟距关节融合10足;8足踝关节与跟距关节均明显松弛,行踝关节+跟距关节融合术。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18足,使用组合式外固定器8足,组合式外固定器联合空心钉内固定3足,Ilizarov外固定器联合空心钉内固定1足。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0个月,平均48.5个月。所有足踝畸形术后均得到有效矫正,中后足稳定,恢复跖行足,全足负重,溃疡愈合无复发。发生胫距关节空心螺钉断裂2例,空心钉断裂后骨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的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秦泗河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术后疗效评价表进行评价,优15足,良9足,可6足,优良率80.0%。结论有限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可获得足踝关节的跖行静力稳定,风险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0.
中西医结合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60例78足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30个月),通过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60例78足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术后X线片示复位满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优良率92.31%。结论:对于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更加接近解剖复位,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