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32.
目的 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上海瑞金医院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效果,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泊沙康唑预防性治疗后,2例(1.96%)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死亡,但与泊沙康唑治疗无关.1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用泊沙康唑,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为10.8%;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失败和1例未确诊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停用泊沙康唑,泊沙康唑整体停药率为13.7%(14/102).泊沙康唑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均无相关性(rs=-0.02,P=0.853;rs=0.167,P=0.113),住院时间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呈正相关(rs=0.448,P=0.000).结论 泊沙康唑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性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10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菌67株,占62.04%;革兰阳性(G+)菌41株,占37.96%。G-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34.26%(37株);G+菌中葡萄球菌属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24.07%(26株)。所有致病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分布最多,共60株,占所有标本的55.5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9株(17.59%)、导管12株(11.11%)、血液10株(9.26%)、其他标本7株(6.48%)。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的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居多,伤口标本则为产酸克雷伯杆菌,导管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而血液标本则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但对磷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度可达92.9%~100%。G-菌对部分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之外,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 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分布较为广泛,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仍可作为G+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可作为G-菌感染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34.
35.
36.
Dynesys系统结合PLIF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炯  陈哲  曹延广  魏家森 《中国骨伤》2015,28(11):982-987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例;年龄38~68岁,平均(56.38±11.63)岁。手术节段:L2-L5 16例(6例融合L4,5,10例融合L3,4、L4,5);L3-S1 30例(11例融合L5S1,19例融合L4,5、L5S1).术后分别指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析内容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节段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3.23±7.34)个月,术后3次随访腰痛、腿痛VAS 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 (p<0.01);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融合手术节段术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着减小(p<0.01),非融合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邻近非融合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时活动度增加(p<0.05).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ILF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中个体化选择。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预防邻近节段早期退变的发生,但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7.
蔡讯  薛鹏  宋卫峰  胡炯  顾鸿莉  杨海燕  王理伟 《肿瘤》2011,31(10):930-936
目的:回顾性分析70例局部进展或转移性胃癌患者化疗后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血药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在进一步提高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70例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或转移性胃癌患者随机接受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docetaxol+cisplatin+fluorouracil,DCF)或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docetaxol+oxaliplatin+fluorouracil,DOF)3周方案化疗至少4个周期,于每周期5-FU持续滴注开始后12h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FU血药浓度(检测时间控制在4~6AM)。分别取各周期血药浓度的平均值,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5-FU血药浓度相关的因素。再根据5-FU血药浓度有效预测可信区间分为≤25.5mg/L、25.6~37.4mg/L及>37.4mg/L3组,回顾性分析不同5-FU血药浓度与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逐步回归分析提示,5-FU血药浓度与骨髓抑制、黏膜炎、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及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相关,3组5-FU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0.73±3.80)mg/L、(31.98±3.10)mg/L和(40.32±3.45)mg/L(χ2=66.24,P<0.001),中位PFS分别为(4.50±0.19)(、6.00±0.32)和(7.50±0.75)个月(χ2=22.09,P<0.001),中位OS分别为(8.50±1.00)、(13.00±1.58)和(12.50±2.66)个月(χ2=32.32,P<0.001),第2、3组均明显高于第1组,第3组骨髓抑制和黏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前两组(P=0.04和P=0.03)。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在5-FU为基础的方案化疗后,5-FU血药浓度维持在25.6~37.4mg/L者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患者耐受性较好,骨髓抑制(尤其是Ⅲ/Ⅳ度)和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低。  相似文献   
38.
<正>我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发生率在接受化疗人群中为2.1%[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人群中达7.7%[2]。曲霉与念珠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毛霉则相对少见[2-3]。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探讨免疫治疗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残留病灶清除,并将其与化疗有机结合,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中T、B、NK细胞的含量.结果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月内,患者血循环中CD3+细胞明显减少,至移植后3月逐渐恢复至正常;CD3+CD4+细胞移植后持续减少,至移植后6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逐渐恢复;CD3+CD8+细胞于移植后1月内很快恢复.CD19+细胞于移植后1 ~ 3月降低,移植后3 ~ 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月T细胞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B细胞于移植后1 ~ 3月绝对及相对计数降低,移植后3 ~ 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40.
ffesum6 Objectif Etudier le ed hanotatique en cos de leucheies ahaes et les relations entre lesanomaIies hanostatiques et la classification FAB ains que les mpthe hanorragiques. M6bees Unelerie de perandtres hanostatiques ont etd optds sur 93 cos de leucdmicS ahags d l' and de ELAl ou eam i desubstrat chromde. Wltats Dens le plawn, les nivcous de thromfornduline (TM), du COmPlessfibrwtre soluble (H), de Protdine membranaire de granule-a (GMP140 ), l' activitd de l' activa-teur tPler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