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泰绫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的止血效果及对全身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0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泰绫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术后24、48、72小时内的引流量。分别化验引流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同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泰绫组术后24、48、72小时内引流量及引流液中红细胞含量少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泰绫在腰突症手术中及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32.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大多数是由于肩部的直接暴力导致锁骨与肩胛骨联系的中断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肩锁关节的脱位.对于Rockwood Ⅰ型和Ⅱ型都认为应该采取保守治疗,且其疗效肯定.而对于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半脱位的治疗则存在争议[1] ,对于严重的肩锁关节脱位(Ⅳ、Ⅴ和Ⅵ型)都认为应该采取手术治疗[2]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8月至2010年2月,使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术前骨盆牵引的方法治疗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55例患者,男38例,女17例。患者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8.4岁,平均伤后6.8d行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骨盆牵引后仍存在神经受损症状的患者,行胸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骨折椎体敲击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牵引后神经损害症状完全消失的患者则行后路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半。结果经术前骨盆牵引,患者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后突Cobb角得到明显纠正,患者神经症状恢复明显。本组病例中,8例患者经术前骨盆牵引,神经症状得到完全恢复。椎板打开减压组的手术平均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非减压组。经最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断钉或螺钉松动等并发症,35例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20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11例存在少量神经损伤残留症状。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骨盆牵引治疗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减少手术操作的创伤,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的最终恢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骨折(32-C型)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多段粉碎性骨折病例中16例采用了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AO分型,C1型7例,C2型3例,C3型6例。采用自股骨大粗隆顺行插入髓内钉固定13例,自膝关节逆行插入髓内钉固定3例。结果 16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膝关节功能按照Kolment标准,优14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对于复杂股骨干粉碎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好,患者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5.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其治疗方法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自2 0 0 1年1月~2 0 0 3年4月对收治的87例以压缩改变为主的胸腰椎骨折常规行骨盆牵引,其中4 1例在骨盆牵引1~1 2d后再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植骨,另4 6例单纯行骨盆牵引复位,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男5 9例,女2 8例。年龄1 8~72岁,平均4 3岁。损伤部位:T1 0 2例,T1 1 5例,T1 2 1 7例,L1 30例,L2 1 3例,L3 7例,L45例,L53例,同时损伤2个椎体5例。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 7例,交通事故伤39例,压砸伤1 4例,滑倒跌伤7例。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采用PH 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共收治肱骨近端复杂骨折(Neer分型3部分或4部分)3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PH ILOS钢板内固定方法,男性18例,女性14例,单纯跌倒17例,道路交通伤11例,高处跌落4例;平均年龄为53.8岁(25-72岁),手术时间平均为伤后42小时(18-96小时)。采用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X线片来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平均随访13.6个月(9-33个月),最后随访时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6分(46-96分)。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8-17周)。1例肱骨头轻度变形但无临床症状。结论PH ILOS钢板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固定方法,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骨折去除外固定器改内固定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4例胫腓骨开放骨折一期临时外固定二期改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二期术前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外固定器放置时间等情况,评价各项指标对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感染率、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2个月。N、hs-CRP、PCT是术后感染、皮肤坏死缺损、骨折延迟愈合、踝关节功能障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项指标的P值分别为0.029、0.046、0.011。结论胫腓骨开放骨折外固定改内固定应待N、hs-CRP、PCT 3项指标降至正常区间后施行手术,可减少术后感染、皮肤坏死缺损、骨折延迟愈合、踝关节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针对泌尿外科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总结最佳的临床科室轮转策划.方法 对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三届泌尿外科硕士研究生共10名相关轮转情况及临床能力表现汇总后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侧重外科轮转的研究生和侧重本专科学习的研究生分别表现出很强的综合分析鉴别诊断能力和很强的专科疾病诊疗操作能力.最佳的轮转策划为:本专科3-4个月;普外科半年以上;骨科3个月以上;其他相关科室-本专科.结论 泌尿外科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表现出来的差异除与自身因素有关外,不同的临床科室轮转策划也发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测量患者颈干角、钢板顶点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距离、内翻角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计算总优良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12个月,82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85.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6%(8/8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术后开始锻炼时间、颈干角、钢板顶点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距离、内翻角度均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骨折类型4部分骨折、骨质疏松4~6级、术后开始锻炼时间>3 d、颈干角<130°、颈干角>140°、钢板顶点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距离≥8 mm、内翻角度>15°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恢复情况较好,可有效控制颈干角、钢板顶点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距离和内翻角度,并尽早开始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以锚钉Ⅰ期固定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止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急性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止点损伤患者均以锚钉Ⅰ期修复内固定,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2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2-4年。Mayo评分优良率为92.8%。结论锚钉Ⅰ期固定急性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止点损伤操作简便,疗效满意。锚钉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